[翻譯]日本山雀可以「把兩個詞彙組合成語句」!

原文網址:


(圖:Unsplash)

翻譯

    科學家在日本山雀身上發現了使用語言時所需的核心能力。

    京都大學長期研究日本山雀的科學家鈴木俊貴等人在最新的論文中提到,日本山雀具有將兩個單字組合後作為一個語句使用的能力。

    例如「藍」與「天」合起來是「藍天」,「白」和「雲」則是「白雲」。像這樣把兩個詞彙合併後產生一個具有新意義的詞彙的能力,在語言學領域被稱為「併合」。

    雖然對我們人類來說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實際上除了人類外,至今未曾在其他生物身上觀測到這樣的併合能力。本次觀測到日本長野縣的日本山雀則是世界首例。

    那麼,過去利用各種特殊實驗證明日本山雀語言能力的鈴木俊貴,這次將會用什麼方法確認日本山雀的併合能力呢?

    詳細的研究內容刊載於2022年9月24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中。


日本山雀能夠組合叫聲來創造語句


    從文學小說到歌曲的歌詞,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中,我們人類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多采多姿的語言表現,同時傳遞資訊。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人類多樣的語言能力其實是建構在將兩種要素合而為一的能力之上。

    例如,川端康成的著作『雪國』的開頭是這麼寫的: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這句話中「縣界長長的隧道」就是由這個二者合一的架構組合而來。

    具體來說,「縣界長長的隧道」這一句話中首先可以分為「縣界」與「長長的隧道」這兩個要素,之後「長長的隧道」又可以再細分成「長長的」和「隧道」兩個部分。

    這世界上有許多其他巧妙的語言表現方式,但這種合二為一的規則廣泛通用於各種語言中。

    而這種統合能力在語言學中被稱為「併合」,是人類語言能力的核心之一,也一度被認為是只有人類才有的能力。

    不過,鈴木俊貴等人在過去研究中就發現,日本山雀其實具有和人類相似的「依據文法將單字組合成語句的能力」。

    日本山雀在警告同伴注意危險時會發出「嗶―嗶」的叫聲,而在催促同伴集合時,叫聲會是「吱吱吱吱」。

    而當牠們想要和同伴一起驅趕伯勞鳥等天敵時,就會將兩種叫聲組合在一起,以「嗶―嗶,吱吱吱吱」的順序發出叫聲。

    在山雀的同伴們聽後「嗶―嗶,吱吱吱吱」便開始集合與警戒,並對著扮演天敵的伯勞鳥模型重複展開激烈的威嚇行為。

    但如果將叫聲的順序顛倒過來,讓山雀聽「吱吱吱吱,嗶―嗶」這種叫聲的錄音,山雀不但未對周遭產生警戒,也沒有要向發聲的源頭聚集的跡象。

    這個實驗證實了,日本山雀的叫聲中存在著組合過後的文章,並且可能有決定組合方式的規則,相當於可能有文法的存在。

    話雖如此,我們並不能肯定在聽到「嗶―嗶,吱吱吱吱」叫聲後,山雀的腦中是真的將其看作(併合為)單一結構,或僅僅單純的將兩種叫聲的連續視為另一種型態。

    回到方才『雪國』的例子中,擁有併合能力的人類在聽到「長長的隧道」時,那一條挖過山綿延脈中的崎嶇山洞,是作為一個新的概念浮現在腦中。

    相對的,如果無法進行併合的話,腦中只會有一個「長長的」概念,和與之並列「隧道」的概念。並不會將兩者合而為一。

    就算沒有辦法將詞意進行併合,要進行「關」「窗戶」這種簡單的指令只要將「關窗戶」本身作為一個新的詞彙型態記下來就能夠採取正確的行動。但是否具有併合能力將會極大地左右語言能力的程度。

    因此這次鈴木俊貴等人設計了新的實驗,試圖確認日本山雀有沒有這種語言的併合能力。

    究竟能夠用文法組合不同叫聲的日本山雀們,是否真的具有過去被認為是「人類專利」的併合能力呢?

    而研究團隊到底要用什麼方法,來確認「併合」這個抽象概念呢?


參考人類認知能力打造的優雅實驗


    要怎樣確認日本山雀有沒有語言學上的抽象能力「併合」呢?

    鈴木俊貴團隊一如既往,提出了一個極為單純卻又強力的證明方式。

    我們人類在聽到兩詞彙組成的句子時,能夠判斷這究竟是同一個人說的同一句話,還是兩個不同的人一次說一個詞彙後組成的。

    例如在聽到「幫我」「買來」兩個詞彙時,如果是單一對象所說的單一句子,大腦會自動將句子辨識為「幫我買來(買某個東西來給我)」,做出一個新的解釋。

    相反的,如果「幫我」和「買來」分別是兩個人說出的話,那麼就算和單一句子相同的時間聽到這兩個單字,大腦也只會認為是兩個不同人的兩個要求吧。

    也就是說,如果日本山雀和人類一樣都擁有併合能力,那麼讓他們聽同一隻鳥所發出的警戒叫聲「嗶―嗶」和集合叫聲「吱吱吱吱」時的反應,理論上就會和聽到不同鳥發出的叫聲時的反應有所差異。

    進行實驗後,結果一目瞭然。

    日本山雀在聽到同一隻山雀所發出的「嗶―嗶,吱吱吱吱」叫聲時,會邊警戒周遭一邊集合,並對設置好的標本天敵(伯勞鳥)展開威嚇,試圖驅逐。

    另一方面,在「嗶―嗶」與「吱吱吱吱」分別為兩隻山雀所發出的狀態下,牠們並不會採取警戒狀態,也不會威嚇伯勞鳥標本。

    這個實驗結果證明了,日本山雀並不是單純對於叫聲的形式產生反應,而是和人類相同,對同一隻山雀所發出的兩種叫聲進行了併合處理。

    研究人員也指出,雖然鳥類在演化上和人類距離非常遙遠,卻都出現了這種併合能力,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課題。

    現在除了日本山雀外,普遍認為還有其他兩種動物(某種猴子和另一種鳥類)會以叫聲進行溝通。

    雖然還不知道牠們是否也有相同的併合能力,但只要利用相同的研究方式,應該就能夠得出結論。


難譯字

モズ                伯勞鳥

後記與雜感

    怎麼那麼長啊...我看文章只有兩頁結果其實字超多,中文超過兩千字。

    文中提到的併合我覺得有點沒那麼清楚,剛好有接觸過這個領域所以就再多補充一點。併合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例如「關」「窗戶」,如果有併合能力的話,在下次學到「門」這個單字時,就可以直接抽像理解「關」「門」這個指令,但沒有併合能力的話,要把「關門」這個指令再重複教一次,對方才會理解。

    雖然文章中說這是首次動物併合能力的確認,但應該是說正式的研究。像前一段時間有很多飼主教自家的寵物學會用單字按鈕表示意思的影片,其中某些比較聰明的甚至能用幾十個單字,其中不乏抽象概念的詞彙,雖然並不嚴謹(要更多實驗才有辦法證明他們是不是真的會併合還是把全部的排列組合都記住),但我覺得在人類教學下應該還有更多的動物也可以掌握這種能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マーシャル・マキシマイザー》 歌詞翻譯 + 文本分析

[翻譯]京都人「習以為常」 為什麼要故意推倒公車站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