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發現了新生兒命名流行的變化機制

原文網址: 


(圖:Unsplash)


翻譯

    決定新生兒命名的似乎不只有雙親的「品味」而已。

    美國密西根大學(UM)日前研究發現,某個名字如果愈受到歡迎,未來的嬰兒就愈不可能叫那個名字;相對的最不受歡迎的那些名字,只要隨著時代過去就會有愈來愈多人使用。

    研究中以生物的自然淘汰及進化等為方向,分析了這種名字流行的起起落落。最終得出了「流行正是名字變得不受歡迎的原因」的結論。

    那麼,為什麼流行的名字反而會變得不受歡迎呢?

    詳細的研究內容刊載於2022年5月30日的『Nature Human Behaviour』。

    在2021年日本新生兒命名排行中,最多男嬰取的名字是「蓮(レン)」,女嬰則由「紬(つむぎ)」和「陽葵(ヒマリ)」並列第一。回看1980年代則會發現男嬰幾乎每年都是「大輔(ダイスケ)」奪冠,女嬰則是由「愛(アイ)」獨占鰲頭。

    如同上面提到的例子,新生兒的命名流行是隨著時代改變的。不過我們不清楚這種改變背後的詳細原因究竟是什麼。

    雖然時不時會聽到「新生兒的命名就像反映那個時代的明鏡一般」這種說法,然而卻始終無法判斷這種變化原動力的來源。

    於是這次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社會安全局87年以來紀錄的新生兒姓名資料庫,試圖尋找這種變化的規律性。

    結果表明,在特定時間點最那些流行(約每一百人有一個)的名字會以每年1.6%的速率減少;而那些冷門(約每一萬人中有一個)的名字則會以每年1.4%的速率增加。

    研究人員認為,在嬰兒命名的潮流上「人氣本身導致了人氣的降低」這種負循環持續地發揮著作用。

    同樣的規則也可以在「流行的犬種」及「流行的裙子長度」等現象中等觀察到。

    好比日本從前的柯基狂潮和吉娃娃狂潮等,曾經有許多犬種紅極一時,然而等到那種狗真的被一般大眾所認知的時候,流行卻又悄然結束。裙子也是相同的狀況,新流行的長度一定和之前流行的長度不同。

    似乎只要當潮流變得理所當然的時候,人們就會對其失去興趣。

    像這種由現在的頻率(人氣)影響未來頻率(人氣)的機制被稱為頻率依存性選擇,已知存在於各種生物上,不論是身體的型態或者是免疫力等相關的基因都受到該機制影響。一般認為是生物自身有維持多樣性的本能所造成的。

    例如,當致命性的病毒開始流行又或者是環境發生劇烈的變化,物種瀕臨滅絕時,往往是身上有著更加極端特質的個體會比多數派更容易存活。

    嬰兒的命名和生物的進化乍看之下毫無相關性,但在頻率依存性選擇這點上是共通的。或許家長想要讓自己的後代獨一無二的願望,也受到了基因想要維持多樣性的生命本能驅動。

    研究人員表示,把嬰兒的名字看作持續變化的基因,只要能夠更深入研究流行名字的出現或興衰的規則,也能夠加深人類對現實的生物進化的理解。


難譯字

栄枯盛衰(えいこせいすい)                起起落落

パターン                規律、規則

ブーム                狂潮、潮流

負のサイクル                負循環

一般化(いっぱんか)                (變得)理所當然、平凡

後記與雜感

    作者好愛用括號...日文的修飾結構本來就很長了還加括號真的是很難翻欸。有括號太長就直接拆成子句了應該是有比較好理解。

    這次的主題用到了很多諸如流行ブーム人気之類的近義詞,我又不想要一直重複用一樣的字又不太想直接用漢字的人氣(雖然還是用了),花的時間比想像還長。

    然後初稿的時候本來很多原文是名前的地方直接腦死翻成姓名。但校稿的時候發現,取名取名,取的是名可不是姓啊,所以就把大部分用姓名語意會有誤的地方改掉了。

    說到這個名字我個人也是心有戚戚焉。本人因為中文名字很難念字又很難,所以在日本的時候為了讓日本人方便辨識有一個日文名字。當初取的時候有特別查過,也諮詢過日籍老師,不是什麼奇怪的東西,男女都能用,這麼多年來倒也相安無事。甚至還收穫了幾個センスあるね的客套稱讚。

    但某次一個新認識的朋友跟我說,他女友也叫這名字。當下真的是尷尬到靠杯。剛好當天又去翻了一下日本姓名相關的東西,發現這個名字居然是當年新生兒命名排第一,性別女

    這故事告訴我們,想要取外國名字還是選穩一點的菜市場名比較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マーシャル・マキシマイザー》 歌詞翻譯 + 文本分析

[翻譯]櫻花樹下(下)

[翻譯]日本山雀可以「把兩個詞彙組合成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