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象徵兩國關係升溫 中俄邊境大橋首次開通

原文網址: 


(圖:unsplash)
*圖非當事橋


翻譯

    跨越黑龍江,俄羅斯阿穆爾洲布拉格維申斯科與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間的公路橋在本月13日首次開通。這是中俄邊境河流首次建造正式的車用橋梁,也被認為是近年急速升溫的兩國關係的象徵。

    根據中媒報導,大橋從2016年末開始興建,全長略大於一公里,斥資約25億人民幣(約110億台幣)。原本預計在2020年終開通,但由於新冠疫情而延期至今。

    以線上方式出席10日開通典禮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致詞時表示,會「加強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戰略對接、不斷拓展新的合作領域」。

    俄羅斯駐中國大使德尼索夫在同日,對大橋的開通表示「俄中雙方並不是破壞,而是合作建立橋樑的關係。作為兩國國界的新窗口,大橋也將在兩國貿易中扮演重要的腳色」。一般認為,這是在俄羅斯因侵略烏克蘭而遭到歐美等國加強經濟制裁的狀況下,考量到局勢所做出的發言。

    俄羅斯在這時大力展現中國這個盟友,試圖要一掃在國際上的孤立感。而中國方面也不排斥和俄國「進行正常的貿易合作」。

    在大橋興建前,黑河與布拉格維申斯科間的貿易多是以渡船方式來往兩國。雖然早在20年前就有計畫要建立橋樑,但推測是由於中國對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抱有有不信任感,才未能付諸實現。



難譯字

接近(せっきん)                (關係)升溫

後記與雜感

    払拭已經是好幾次出現在文章裡了,日本人是不是很愛用這個字(x)。在找胡春華發言內容原文的時候,意外發現每家媒體節選的發言段落其實都不太一樣,還蠻有趣的。

    另外在算橋總共花多少錢的時候,日文原文有寫約五百億日圓,原來現在台幣兌日幣已經快要1:5了嗎......

    話又說回來,其實這篇是新聞不是社論,但很明顯可以看到文章裡有加入記者的個人看法(雖然說都說是一般認為」之類的)。每家報社的風格各有不同,我是覺得產經這種寫法也不錯,像是NHK那種完全事實的新聞有時候讀起來就會覺得很斷片,有一種我讀完了但我什麼都沒有讀到的感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マーシャル・マキシマイザー》 歌詞翻譯 + 文本分析

[翻譯]京都人「習以為常」 為什麼要故意推倒公車站牌?

[翻譯]日本山雀可以「把兩個詞彙組合成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