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增加理組? 為了不重蹈覆轍應該如何

原文網址:





(圖:unsplash)


翻譯

    10年後,專攻理科的大學生將從現在的35%提升到50%左右――。

    由岸田首相擔任議長的教育未來創造會議日前提出了這個目標,並且也將其載入了上個月發表的「骨太方針」
*1中。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活躍於數位、減碳等領域的研究者或具有實務經驗的人材送入社會中。

    至今為止政府都是優先分配預算,將資源傾注於那些可以快速看到成果的研究。對此社論認為這種重視經濟成長的不平衡政策長期下來恐怕危及教育及學問的根基。實際上政策結果也不如政府預期,最終導致了總體研究能力的降低。

    然而這次設下期限,訂下學生比例的目標,迫使現狀改變的政策依然強硬。不僅視大學自主性如無物,還有可能重蹈近年科學技術政策失敗的覆轍。

    受首相官邸的政策影響,文部科學省等必須要在八月前做出詳細的規劃。創立基金提供大學在開設成長領域
*2的學系時,實驗設備及其他初期投資的費用,或者是針對理工農等學系的學生擴大提供獎學金或者學費的折抵等方案都在文科省的考慮範圍內。

    另一方面,在學生及產業界之間卻是想要文理科目兼修,想要「文理融合」的意見更加主流。文科的學系也以副修的方式學習理科的專業知識,若有大學沒有辦法提供的科目則以學分交換等方式和其他大學進行合作等方式都是現在進行式。

    社會所期待的是,在這個以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及高速變化的世界中,培養出能夠順應變化的年輕人。這種能力無關文理,而是要在累積多樣的知識與經驗之後才能獲得。因此不應落入窠臼,堅定的倫理觀與大局觀更是不可或缺的。現在依然被傳統的文理分類所束縛,想要靠增加理科學生促進社會躍進的想法,可謂是時代的錯誤。

    想要增加人才儲備,更應關注的是女性友善環境的建立。現在理科學系的女學生比例不到3成。除從小時候被家長和老師潛移默化,認為「女性該讀文科」的刻板印象外,醫學系對於考生及研究者的無理的女性歧視行為等都是必須要解決及克服的問題。

    排除陳腐的概念,建立起不論性別,能夠依自己的興趣及意願選擇方向的社會才是重中之重。

    為此,僵化的高中文理分組,與成為分組原因的大學入學測驗必須要一併檢討改革的方向。這個社會必須要開始確實地,逐一排除限縮年輕人選擇的障礙。

*1骨太方針 : 由小泉純一郎內閣於2001年起每年提出的方針,內容為該政權的重要課題及預算的編列重點等。現在正式名稱為「経済財政改革の基本方針」。

*2成長領域 :高速成長的學門及技術類別,沒有統一的定義。

難譯字

ないがしろにする                輕視,無視

たこつぼに陥らず(おちいらず)                不落窠臼

後記與雜感

    文理大戰,萬年不敗的好題目。我自己是文組但其實也是蠻贊成文理兼修這個想法,或是至少要有學一個具實用性的技能。事實就是是哲學、文學這種偏教養學系出來的學生真的沒有那麼大的就業市場讓他們去發揮。反之理組也應該修一些倫理學或法學等和生活有關的文組課。

    一直以來我有個想法就是,文組在學的東西更貼近生活,大部分題目更加易懂,容易讓人「感覺」自己也會,所以導致很多人不尊重文組專業。像是法官判刑,看新聞很容易因為記者用字或者亂取重點,就一堆人罵說為什麼這樣判;每當社會事件發生就會有一堆人出來說因為罰不夠重才會這樣。大考國文題目一旦有什麼比較具話題性的作文或閱讀題,就很容易被新聞拿出來講,一堆人就又會出來發表自己的高見,絲毫沒有對於自己無知的羞恥心。還有設計行業萬年的辛酸,甲方覺得Logo不夠大,顏色不夠鮮豔。

    相反的,數理科會被新聞拿出來講的只有小學的先乘除後加減跟乘數被乘數誰先誰後這種問題。因為再更難的大家就不討論了,沒辦法靠自己望文生義,靠感覺去講。你有看過哪個榕樹下的阿伯在那邊抱怨今年大考物理第三題出得很爛嗎(

    讓理組修一些倫理或法學應該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至少看了一些前人的理論和它們是如何被推翻之後,就不會再繼續出現那些相同的錯誤推論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マーシャル・マキシマイザー》 歌詞翻譯 + 文本分析

[翻譯]下周中起關東甲信與東北猛暑 本周末後關東~九州可能出梅

[翻譯]發現讓漢堡肉排最快煮熟的翻面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