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越是喜歡貓的人往往越想摸貓討厭被摸的部位!
原文網址:
(圖:Scientific Reports)
翻譯
知識和經驗似乎不一定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日前研究發現,發現認為自己擁有更多貓的相關知識與經驗的人,更容易想要觸摸那些貓討厭被撫摸的部位。
一般來說,雖然貓有一些喜歡被觸摸的區域,例如下巴下方和耳朵根部;但同時牠們也有一些不想被觸摸的部位,像是腹部。但這些「自稱」對貓很熟悉的人們往往不只滿足於觸摸這些安全部位,而會將手伸向這些貓討厭被摸的地方。
看來對於貓相關經驗和知識的自我評價如何,和是否能夠用最佳的方式與貓相處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但是,究竟為什麼愈熟悉貓的人反而會去碰觸貓不喜歡的地方呢?
詳細的研究內容刊載於2022年7月15日的 『Scientific Reports』上。
知識和經驗能夠幫助動物們「生存」,但能讓他們「幸福」嗎?
在人與動物的關係中,人類的知識、經驗和人格特質是確保動物健康和幸福的重要因素。
不僅需要對動物有深入的了解和經驗,在個性方面也必須要適合照顧動物,才能勝任在動物園飼養貓熊和無尾熊這種工作。
適當的知識、經驗和人格特質可以說直接關係到動物的「生存」。
但是人類的知識、經驗和人格特質與動物的「幸福」有什麼關係呢?
毫無疑問地,人對動物的了解和經驗越多,人格特質越喜歡動物,就越能確保動物們的「生存」。
然而,在動物的生存受到保障後,人類的知識、經驗、人格特質對動物的「幸福」有多少影響,卻未曾得到驗證。
在這一問題上缺乏研究的原因是,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他們對動物的知識和經驗越多,人格特質方面愈喜歡動物,動物們就會越「幸福」。
因此這一次,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典型的寵物「貓」作為對象,調查人類的知識、經驗、人格特質與貓的「幸福」究竟有多少關聯性存在。
首先,研究人員招募了119名人類受試者,除了了解他們與貓的相處時間與養貓經驗外,也要求他們自我評估對貓行為動作的熟悉程度。
同時,受試者們被要求進行心理測驗,以對他們的合作性、盡責性、外向性、神經質、開放性等方面進行評價。
當人類的調查結束後,與貓的「互動時間」終於要開始了。
受試者們被交與3隻陌生的貓,在5分鐘內如果牠們主動靠近受試者,則受試者們竟會被被賦予撫摸牠們的權利。(※主動接近貓的行為是被禁止的)
之後貓與受試者的互動會被記錄在影像中,交由研究人員進行分析。
研究的結果十分令人驚訝。
越是「自稱」熟悉貓的人,越容易去觸碰那些貓討厭被摸的部位。
研究人員在分析中最重視的是,人類受試者的手究竟觸碰了貓的那些部位。
如上圖所示,一般情況下,貓的下巴下方、耳朵根部等「綠色」部分是牠們樂於被觸摸的部分,而「黃色」部分則因貓而異。至於「紅色」部分則是大部分貓不喜歡被觸碰的位置,例如腹部。
研究人員測量了受試者在「互動時間」中觸摸貓各部位的次數與頻率,並將其與受試者回答的問卷進行了比較。
在實驗前的假設中認為,回答自己熟悉貓的人有應該主要撫摸「綠色」部位,而自認不熟悉貓的人則有更高機率不小心摸到「紅色」部分。
然而,當研究人員進行分析時卻發現,那些自評認為擁有較多貓相關知識與經驗的人們除了撫摸貓喜歡的「綠色」區域外,也會想要觸碰那些貓不喜歡的「紅色」部分。
另一方面,自認不熟悉貓的人和平時有機會接觸動物的人們(獸醫等專業人士)主要撫摸的部位則集中在「綠色」區域,極少將手伸向標記為「紅色」的部位。
也就是說,知識與經驗的較高自我評價,反而成為了對貓帶來預期外負擔的一個因素。
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認為知識與經驗等因素不一定是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養貓的良好指標。
另外,如果將受試者的人格特質與觸摸貓的哪些部位做比對的話,會得到另一個有趣的結果。
例如,人格特質方面較為神經質的受試者,往往會試圖抱起或抓住靠近他們的貓。(在高齡受試者身上也可以觀察到同樣的傾向。)
外向的受試者會更積極地與貓交流,但他們也更有可能觸摸貓不喜歡的部位。
另一方面,具有高度合作性的人則不太會觸摸貓不喜歡被觸碰的區域。
參考這次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可以開發教材來告訴大眾究竟要如何享受與貓的相處才是適當的」。
並且最後也提到「不該把是否飼養過貓當成寄養家庭的審查條件。畢竟不論是否有經驗,只要經過適當的協助,任何人都能成為優秀的貓飼主。」
如果知識和經驗真的是我們缺乏尊重與不為對方考慮的原因,那麼這次的發現可謂對人類的一個沉痛的教訓。
難譯字
協調性(きょうちょうせい) 合作性誠実性(せいじつせい) 盡責性
外向性(がいこうせい) 外向性
神経性(しんけいせい) 神經質
開放性(かいほうせい) 開放性
後記與雜感
我覺得喜不喜歡拍屁股也是因貓而異吧 ! 還是其實我也是那些自以為對貓很了解然後一上手就亂摸的人之一。
協調性跟誠実性這兩個字我都是看wiki翻什麼我就照用了,因為這些字在我腦袋裡就很虛無(?)。在就活的時候一直看到一堆協調性不是你想的那樣、企業需要的協調性其實是...這種文章,已經看到完型崩壞了,wiki說合作性就合作性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