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只要有注意到 噪音變小聲後依然會對人造成壓力

原文網址:


(圖:Unsplash)

翻譯

    一旦注意到噪音,就算聲音變小了,依然會對人造成無意識下的壓力。

    名古屋大學工程學研究所於飛行車及無人機等被稱為「空中工業革命」的空中基礎建設領域上,正在進行各種研究。

    然而在這波革命中,天上飛的車子成為一種正式的交通方式這件事,恐怕讓有些人不太容易接受。

    因此研究團隊針對空中交通重要因子,「噪音」與「壓力」兩者間的關係展開了調查。

    結果發現,如果讓人類暴露在巨大的噪音下後將噪音轉小,雖然自認感受到的壓力會解除,但無意識中身體感受到的壓力卻絲毫未減。

    這個結果不必等到未來空中交通工具普及,在現代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噪音與施工噪音來說,結果應該是相同的。

    詳細的研究內容刊載於2022年9月7日的科學雜誌『Technical Journal of Advanced Mobility』上。

就算噪音變小 無意識中的壓力也不會消失?


    近年不論國內外,關於空中交通的技術都有長足的進步,飛行計程車等科技皆已經步入實用化的最終階段。

    然而,社會對於飛天的汽車與無人機的「接受度」卻沒有被仔細地探討過。

    因此本次研究團隊便針對必定會伴隨空中交通增加的「噪音」問題,和與噪音密不可分的人類「壓力」之間的關係,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中,科學家利用模擬器重現飛天車從頭頂上飛過的感覺,並從兩個方面著手調查受試者對噪音的反應如何。

    其一是基於問卷的社會心理學角度,評估本人實際體驗到的「主觀的」壓力。

    其二則是利用名為「感性分析器」的簡易腦波測量工具,基於生物訊號同步監測人「無意識中」感受到的壓力。

    也就是說,測量本人也沒有注意到的壓力。

    而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已經利用馬達產生的穩定噪音及金屬碰撞產生的間歇性噪音等各種聲音,證實「感性分析器」能夠有效判斷人是否因噪音產生壓力。

    在本次實驗中,利用工業用無人機通過受試者頭頂的音檔,調整音量並且重複播放數次,進而比較受試者「主觀」壓力與「無意識」壓力的差異。

    實驗進行時,暴露在大聲噪音下後,將音量轉小,受試者在問卷中便會回答「壓力減少了」。

    不過由感性分析器取得的數據卻顯示,就算音量變小,壓力並不會隨之消失。

    換句話說,只要有注意到,變小聲後的噪音依然會對人造成壓力。

    這個結果或許也不用限定於飛天汽車或無人機,恐怕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經歷過類似的狀況吧。

    研究團隊表示,期望本次的實驗結果能夠「在普及空中基礎建設中,制定必要的規範,以及開發顧慮到地面社會的新型機器時,提供一些重要的意見」

    像是在都市地區、住宅區、工業區、郊區等,依照人口密度及社會狀況,亦或是以時段來制定適當的飛行規範時,就能夠參照本次實驗的結果。

難譯字

ローター                馬達、電機

策定(さくてい)                制定

後記與雜感

    完全可以理解。只要聽到噪音之後,就算聲音壓低存在感還是很強,除非完全聽不到不然那個干擾等級根本一樣。我猜受試者會回答壓力有減輕應該只是實驗設計的關係,如果是夜深人靜準備休息那種狀態下,突然受到大分貝噪音干擾後一直聽到細微的噪音,體感壓力應該也是差不多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マーシャル・マキシマイザー》 歌詞翻譯 + 文本分析

[翻譯]打架時用頭槌的動物們大腦不要緊嗎? 科學家:好像不太妙

[翻譯]下周中起關東甲信與東北猛暑 本周末後關東~九州可能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