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京都人「習以為常」 為什麼要故意推倒公車站牌?

原文網址:

(圖:Twitter@kasobus)

翻譯

    本月中旬的連假(17~19日)颱風14號直撲日本列島。期間推特上一張倒在京都市中心地上的公車站牌照片引起了熱議。文中提到,站牌並不是因為強風而傾倒,而是「故意為之」,推文的轉推(分享)次數超過了5萬,有些網友表示「我第一次聽到這種事」,也有人說「我家附近倒是常常看見」。京都市為了防止意外發生,約從半世紀前就開始採取這推倒站牌的措施,但其意圖似乎並未廣為人知,因此這次才讓網友感到意外,進而引起討論。

「這好像應該要讓更多人知道」


    本月19日龍谷大學的井上学教授的投稿中附上一張照片,照片中有一張「為確保安全將提前推倒公車站牌」的告示,以及一根倒在京都市內路旁的公車站牌。井上教授表示,他會投稿是因為「經過的時候,剛好想起以前聽公車業者說過這些事」。

    井上教授是交通地理學者,平時也受邀參加提高公車利用率及公車路線規劃方面的會議。而數年前他就曾經和公車業者談過颱風的問題。

    業者當時說道,為了防止颱風來襲時強風吹倒站牌,京都市在昭從49年起就開始採取提前推倒公車站牌的措施,京阪巴士及京都巴士等室內的民營公車業者也紛紛配合。然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有限的人力執行這項作業本身已經很困難,更時不時發生有人「好意」自行把放在地上的站牌立起,或收到民眾投訴等麻煩事。

    在這次颱風14號最逼近日本的本月19日時,井上教授走在京都市中心時,看到了故意倒放在路旁的公車站牌,便想起了這段回憶。

    為了防範強風,京都市交通局於18日傍晚起分派20名人員以兩人一組的方式,處理了約150個有傾倒風險的公車站牌。這些站牌都是可移動式的「置石型」站牌,下方由約140公斤重的水泥支撐。交通局人員要負責將其以時刻表向上的狀態放置在不會影響週遭的位置。

    但在完成作業一小時後,不但有被恢復原狀的站牌需要請職員重新處理,市民打來告知「公車站牌倒了」的電話也有約30通。

    雖然這些行為都是基於好意,但這卻讓交通局人員必須在天候不佳的狀況下再次前往現場作業,會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因此交通局的負責人表示「希望大家可以理解站牌是故意倒放在那裡的」。

    在沒有人注意到的角落,某些人正在守護大家的安全ーー。對於這波意料外的關注度,井上教授表示「很高興能引起大家討論。就像颱風接近時要將曬衣桿收起來,把腳踏車推倒一樣,希望有更多人知道推倒站牌這件事的必要性。」

「東高西低」的認知度 颱風準備心態的差別


    這種為了防颱預先將公車站牌推倒的措施不僅在京都有實施,各地的執行細節也不大相同。

    例如在14號颱風於本月18日登陸鹿兒島市,從前一日的17日起,市交通局便將容易傾倒的30個公車站牌推倒。福岡縣的西鐵巴士、神戶市交通局等也都採取了類似的措施。

    會因大風導致傾倒的站牌是前述在水泥基座上插上記有停靠站站牌的「置石型」。但近來直接將站牌插入地面的「埋入型」也在增加。

    高知縣的土佐電交通公司便指出,他們過去確實需要提前將容易傾倒的「置石型」站牌推倒,但由於增加了許多「埋入型」站牌,這次颱風並沒有任何傾倒事件發生。東京都交通局轄下區域則是以「埋入型」為主,「置石型」會以鐵絲等方式固定在附近的護欄等設施上。

    另一方面,仙台交通局負責人表示「颱風來臨時沒有推倒公車站牌的習慣」。相對的,為了防範強風他們會在置石型站牌附近的綠化帶中打上木樁,再以繩子固定防止傾倒。

    這次推文的井上学教授本人分析,從住在東日本的人們大多表示「不知道這種措施」來看,「或許是因為東西日本颱風強度不同等原因,才造成這種區域差異」。


難譯字

同様な対応を取る                配合

後記與雜感

    一樣都是抄網路文章,日媒就可以找到有深度又有討論度的內容,然後善盡職責到各地局處詢問,問教授的見解如何,順便和不清楚的讀者解釋,反觀(

    不過話又說回來,台灣好像很少看到這種可移動式水泥基座上插牌子的「置石型」站牌,都是在那邊地板打個洞後用水泥封起來,所以鄉下有很多地方有廢棄的公車站牌還插在那邊。不知道是因為颱風大國的關係所以預設就是「埋入型」,還是有其他理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マーシャル・マキシマイザー》 歌詞翻譯 + 文本分析

[翻譯]日本山雀可以「把兩個詞彙組合成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