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翻譯]偷拍法禁止地點新增「學校」「更衣室」… 縣條例的盲點終於修正

圖片
原文網 址:   https://www.yomiuri.co.jp/national/20220527-OYT1T50099/ (圖:いらすとや) 翻譯      加強偷拍防治的廣島縣迷惑防止條例修正案即將於 6/1 上路實施。在此之前禁止偷拍的地點只限於不特定多數人能夠自由進出的「公共場所或交通工具」。但在本次修正後,為了取締日新月異的犯罪手法,學校及更衣室等更多的地點將會納入法條中。 在法條修正前,明文規定禁止偷拍的地點就只限於車站或電車、公共廁所等任何人都能夠自由進出的「公共空間」。其他例如學校或辦公室、商業設施的廁所等「準公共空間」以及住宅或更衣室等「私有空間」是在法條規範之外。 如果在非公共空間發現了偷拍犯罪,廣島縣警方只能以建築物侵入的嫌疑來處理。問題是,建築物侵入的被害人是建築的管理者,與偷拍的被害人絲毫不相關。並且,如果建築物的管理者不願報案,偷拍案件甚至無法進入法律程序。 由於手機及針孔相機的普及,在被偷拍的風險提高的社會背景下,本次修法後準公共空間及私人空間的偷拍也開始受到法律監管。 根據法務省的資料指出, 2010 年全國警察機關共經手了 1741 起偷拍案件, 2019 年增加到了 3953 件。其中有 2871 件是以智慧型手機作為犯案工具,針孔相機則有 610 件。在非公共空間被偷拍的被害者也不在少數,在學校 ( 含幼稚園 ) 被害者共有 93 人,相比去年被害者增加了 55 人。 實際上,在其他縣確實有發生因為案發地點在學校,所以無法以迷惑防止條例處理的案件。為了解決該條例的盲點,日本全國的條例都進行了相同的修正,其中廣島縣的動作相對較晚,為全都道府縣中第 45 個。 在本次的修正中,為了偷拍而設置針孔、手機或者將鏡頭對準被害人的行為,也被法律列為「預備行為」且明文禁止。在此之前這種行為只能在與「猥褻行為」相當時才能以法律懲處,此後則因規範明確化,更容易將犯嫌繩之以法。 另一方面罰則沒有提高,依然是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 50 萬日圓以下罰金。 據廣島縣警局生活環境課指出, 2021 年依據現行條例因偷拍被法辦者 ( 含預備行為 ) 共有 114 件,並預期在法案修正後成案件數將會增加。 生活環境課的課長枝広誠志表示 : 「隨著電子工具的普及,偷拍的手法變得更加防不勝防。希望這次的法案修正能夠消除民眾

[翻譯]東京大學等聯合研究團隊分析: 年收愈高有小孩的可能性就愈高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20528/k10013647181000.html (圖:いらすとや) 翻譯      日前東京大學等大學的聯合團隊以 47 至 79 歲的人們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有無小孩及年收入等的關聯性,發現年收入愈高的群體中,有小孩的比例也更高。      本研究為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的 坂本晴香 特任研究員所帶領的團隊進行。      團隊根據日本的「出生動向基本調查」,以今年 47 歲至 79 歲的群體為對象,分析他們在 40 歲時年收入等因素和小孩數量等的關係。      結果發現,現在約五十歲左右的男性,在年收入未達 300 萬日圓的群體中有小孩的比例是 37%; 而在年收高於 600 萬日圓的群體中則是 80% 。      同一對比在 70 歲後半男性的結果也是如此。在年收入未達 300 萬日圓的群體中有小孩的比例是 74% , ; 而在年收高於 600 萬日圓的群體中則達到 93% 。在兩個年齡層都可以觀察到收入愈高的群體就有愈多小孩的傾向。      另一方面,每人平均的小孩數量雖然會隨著年齡層下降而減少,然而如果同時輔以學歷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年約 50 歲,有大學學歷的女性其生子數量是比上一個世代還要高的。研究團隊指出,這可能代表經濟的自主有助於女性生育。      坂元特別研究員表示,「不應該把少子化怪罪於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轉變,政府應該改善就業環境,並且盡力安定人們的生活」。 難譯字 雇用環境(こようかんきょう)                    就業環境 後記與雜感 報導根據的論文是這篇: https://www.u-tokyo.ac.jp/content/400187301.pdf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閱讀。      一般(或者仇女意見idk)會覺得女性因為學歷變高所以導致她們更注重個人的自由等,進而影響高學歷女性的生育率。但是 論文中有提到一個點是,這個觀點如果只看1956-1970是成立的,不過到了1970年之後,學歷和生育率就看不出相關性了。     這很可能代表其實跟學歷沒關係,畢竟升學率這種東西怎麼看都只會隨著時代上升,單純只是隨著年代的轉變大家的觀念也變得不喜歡生小孩而已。     不過 這個研究對象我也是蠻有意見,為什麼只取

[翻譯]狗狗一天應該吃幾餐? 統計一萬隻狗得出令人意外的結果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09097 (圖:Unsplash) 翻譯      你一天餵寵物吃幾次飯呢?      我想大多數都是和人類一起吃三餐,又或者是在家的時間早晚各餵一次。因為現在自動餵食器也很普遍,所以也有人是更頻繁餵食的。像是我家的貓是每六個小時吃一餐,一天餵四次。        但是仔細想想,如果這些寵物還是野生動物的話,他們恐怕沒有辦法這麼密集的進食吧。那麼究竟要一天餵幾次才是對他們來說最好的呢 ?      本篇文章將會就餵食次數的問題,除了介紹一般的常識之外,還會告訴你從一萬隻狗狗的生態研究得來的驚人結果。 成犬推薦一天吃兩餐      根據日本環境省提出的「寵物食品指導」,年齡不同狗的需要餵食頻率也有所差異,例如消化系統健全的成犬會推薦一天餵食兩次。而如果是消化系統還在發展中的幼犬,或者是消化器官已經衰退的老年犬的話,應該要減少每次餵食的量,增加到一天餵四次比較好。      因為狗狗有非常大的胃,因此其實有辦法一餐就吃下一整天所需要的食物,但是由於以下的風險,環境省並不推薦一天只餵一餐: 慌張地進食引起狗的喉嚨堵塞 習慣快速進食所以可能導致肥胖 長時間空腹可能會讓狗吐出胃酸      像我剛養貓的時候是一天餵食兩次,但有一天貓突然就吐出了黃色泡沫狀的胃酸,嚇了我好大一跳。然而也時常聽一天只餵一餐的飼主們說起自家的寵物一點問題也沒有,所以在餵食次數上可能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最新的餵食次數研究表明了驚人的結果      因為上述的原因,現在寵物業界一般都不推薦狗狗一天只吃一餐,而會建議一天餵食兩次。      不過,為了改善狗的壽命及健康,追蹤大量寵物狗10年以上的「Dog Aging Project」在分析他們的資料後,居然有了出人意表的結果。      一天只吃一餐的成犬在某些健康指標數值上,顯著地勝過了那些一天吃更多餐的狗狗們。      這個結果由亞利桑那大學的Emily Bray團隊在2022年發表。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論文中到底說了些什麼。 一天一餐帶來了多個健康上的好處      早在2019年已經有針對老鼠的研究,提出了一天一餐對他們身體健康與壽命有正面影響的結論。而在狗狗身上我們也看到了相同的狀況。      在分析了一萬隻一上性別、犬種各異的狗之後,發現一天吃一餐的成

[翻訳]IPEFに台湾が含まれず 専門家:抵抗の軽減と米中関係の悪化を防ぐため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82191 (圖:Unsplash) 翻譯      もし中国が台湾を侵攻した場合、アメリカも武力を行使し台湾の防衛に協力すると、アメリカ大統領バイデンが述べた。台湾の外交部は「誠に歓迎及び感謝する」と返答した。      台湾外交部のスポークパーソンを務める欧江安氏は、「この度バイデン大統領及びアメリカ政府がもう一度台湾に対する承諾を固く守ることに、台湾外交部は誠に歓迎し、感謝します。我々はこれからも自己防衛能力の向上に力を入れ、インド太平洋の平和と安定、繁栄に励みます。」と述べた。      しかし、国家安全保障問題担当大統領補佐官ジェイク・サリバン氏の情報によると、これから発表されるインド太平洋経済枠組み( IPEF )の参加国に、台湾が含まれてなかった。ただし、米台は半導体や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などをはじめ、互いの経済的関係を一層深めようとしている。台湾外交部は「遺憾ですが極力加盟を求め続けます」と話した。      一方、中国は依然としてアメリカのインド太平洋戦略に反対する姿勢を保っている。分離主義と対抗を煽り、平和を破壊しているアメリカはやがて失敗に至ると主張する。中国外交大臣の王毅氏は 23 日は「軍事集団の対抗をインド太平洋に引き込む企みを断固拒否する」と中国の立場を弁明した。      王氏は強く「この戦略を如何なる偽装やを身に着けようと、最終的に失敗するに違いない」と断言した。      台湾の国際関係に詳しい専門家の分析によると、台湾はアメリカの考えるインド太平洋経済枠組みの重要な一員に違いないが、現段階で加盟国リストに含まれていない原因としては IPEF 自体の成り立ちを優先し、中国からの反発を和らげ、米中関係の緩和のためだと考えられる。      政治大学台湾安全研究センターの主任劉復国は「これは政治的問題であり、今アメリカは中国と全面的な競争関係だとはいえ、中国と協調をし、協力をせざるを得ない場合も多い。したがってアメリカの行動を理解できなくもない。」と主張した。      さらに、アメリカは経済、テクノロジー、貿易、防衛などの分野で台湾と交渉しないといけない問題が多く残されており、これらの問題で先に利益を得て

[翻譯]野貓不會喵喵叫?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74617 (圖:Unsplash) 翻譯 貓的「喵」似乎是對人類專用的叫聲。      根據刊載於 『Behavioural Processes 』 的論文指出,貓的喵喵叫一般含有提醒、要求、問候等各式各樣的意義。然而這種叫聲在貓咪們之間的交流卻是十分罕見的。      究竟為何貓會在與人類相處時發出這種不會對同伴使用的叫聲呢 ? 專家認為這和貓咪的馴化有關。 人類無法理解的「氣味標記」      貓咪正式踏足人類的生活圈是在約一萬年前。      原生於廣袤沙漠地帶的野貓因為生活中幾乎不會遭遇同類,自然也就沒有使用聲音溝通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牠們更常利用自己身上的味道作為交流的工具。因為在樹上摩擦身體或排尿的味道能夠長時間留存在同一個地方,所以貓咪們選用氣味來標記自己的存在。      然而不幸的是這種「氣味標記」對開始和貓一起生活的人類來說,一點作用都沒有。人類遲鈍的嗅覺,沒有辦法捕捉到貓咪留下來的訊息。      不管貓咪多麼努力地標記自己的地盤範圍,人類也只會擅自把出現在地盤裡的食物料理後大快朵頤。殊不知這已經是嚴重越線的行為。      對貓咪來說,地盤裡所有的食物都應該是地盤的王者,也就是自己的東西。即便人類其實是從遙遠的其他地方取得手上的佳餚,但對貓來說這種藉口行不通。      話雖如此,貓咪卻無力把人類趕出自己的地盤 野貓不會喵喵叫      根據野外的法則,這種狀況下貓咪就只有兩個選項――繼續以這種形式共存於這片地盤,或者離開。      然而被馴化的貓咪們已經不能輕易放棄人類提供的,溫暖又安全的環境 ( 房屋 ) 了。比起在殘酷的沙漠環境獨立生存,作為家畜在人類的保護下生活更能確保自己安全地留下後代。      於是氣味標記這個工具失靈的貓咪,為了從人類手中得到想要的東西發展出了新的能力――喵喵叫。並且貓咪們也漸漸理解更有力、更可愛的叫聲愈有可能實現自己的要求。      幸運的是,貓眼睛和臉面積的比率是所有哺乳類中最大,看起來就像是人類的嬰兒。因此貓咪們在人類的眼中非常的可愛。      分析了貓對人類的叫聲之後,研究者們發現比起狗或者羊等其他的家畜,貓咪的叫聲顯得「極度的 做作 」。且在持續觀察後得知,

[翻譯]GDP衰退 緩解不安以轉儲蓄為消費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yomiuri.co.jp/editorial/20220518-OYT1T50327/ (圖:いらすとや) 翻譯      2022年1-3月期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測值,若換算為年成長率則相較於前期下降了1個百分點。這是自2021年7-9月以來,相隔兩季的首次衰退。      在物價高漲和國際經濟發展晦暗不明的情況下,政府應設法減輕國民對於未來的不安並且穩定控制肺炎的傳播,以此促進國民的消費。      GDP成長衰退的主因之一是肺炎疫苗及藥物的進口,進口總額比前期多了3.4%,超過了出口總額。GDP計算採計出口額減去進口額的淨出口額,進口的增加變相減少了這個數值。      在占GDP總額過半的個人消費部分,由於Omicron變異病毒株的快速擴散,住宿與外食部分的消費持續低迷,與前期相比並無起色。      在三月下旬,東京都等地的「蔓延防止等重點措置」已經解除,連假期間各處觀光景點與鬧區人山人海。因此政府認為個人消費正在恢復正常水準,睽違四個月將4月經濟報告中的預測上修。      為了實現內需導向的景氣回復,必須要確實的促進個人消費的成長。      因此盡早結束肺炎疫情就成為現階段的首要任務。希望政府能夠以尚未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年輕人為對象,以推行接種疫苗或其他方式增強防疫,加速經濟活動的正常化。      另一方面未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由於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上海等城市遭到封鎖。製造業的供應鏈正受到嚴重的打擊。      再者烏克蘭危機造成能源及原物料上漲,今年4月表示企業間交易價格的「國內企業物價指數」相較於去年同期上漲了10.0%。企業的成本上升,自然會帶動利潤的下降。      包含燃油在內,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無一不遭到漲價的波及。必需品的漲價也有降低消費意願的風險。      相對於衰退的消費,個人的儲蓄的平均金額正在持續增加。其主因恐怕是看不到盡頭的肺炎疫情和沒有跟隨物價上揚的薪資水平。國民對於社會保障制度的不信任感也難以根除。      為了讓這些儲蓄額轉為消費,政府必須推出促進企業加薪的政策。並且為了抑制逐步增加的社會保障費用,也必須要著手對政府支出進行改革。 難譯字 横這い(よこばい)                    持續低迷、沒有起色 繁華街(はんかがい)          

[翻譯]法治審議會戶籍法部會發起 「戶籍紀錄姓名讀音」草案進行中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20517/k10013629761000.html (圖:NHK) 翻譯      由於行政手續的數位化,作為法務大臣諮問機關 * 的法治審議會提出了新的戶籍草案,希望能夠將用新法案建立戶籍紀錄姓名讀音的法律制度。     因 現行戶籍規定中姓名僅以漢字記載,可能會妨礙行政手續等數位化的進行。因此政府正打算加入紀錄讀音的規範。      法治審議會的戶籍法部會在 17 日的會議中統整了該草案,同時提出了平假名與片假名兩種方案。      另外針對寫法及讀音都十分特殊,所謂「閃亮亮姓名」是否應該被限制也展開了討論。除了「若無 權利 濫用的情事,且不違反善良風俗便不須以戶籍法加以限制」的意見,也有「僅認可基於慣用的音讀、訓讀,或者與漢字意義相關者」的方案,還有「由法務省的行政命令做統一認定」的方案。      另一方面,草案也提出了除了首次登記戶籍者需要紀錄姓名的讀音之外,現在已經登記於戶籍中的姓名也必須在一定期間內提出自己姓名的讀音。若期限內未提出則交由市、町、村長依職權紀載。      在讀音變更手續也做了相關的規範,例如沒有要更改姓名但要更改讀音時需獲得家事法庭的許可,以及成年後一年內需要變更時則毋須家事法庭認可等,相關方案也在會議中被提出。      法治審議會的戶籍法部會將會在本月下旬開始舉辦公聽會募集大眾意見,統整各方說法後再行考量。 諮問機關為日本獨特之行政制度,應行政廳的要求,專家學者會就特定問題進行調查並且給出意見,如這次提到的法治審議會及都市計畫審議會等等。性質應該介於台灣的專家會議到OO委員會之間。 難譯字 中間試案                    草案 諮問機関                    諮問機關 後記與雜感      本次的困難點主要在法律用語,像 中間試案 跟 諮問機関 等。然後中文法律用語其實也很難,要確認兩者是否共通或有沒有相對應名詞的存在真的是很麻煩。      這篇新聞在發出來的當天早上就被到處傳了,所以我想說既然慢了,那慢幾小時跟幾 天也沒什麼差別吧(      細讀之後發現,雖然大家好像都把重點放在 キラキラネーム 會消失上面,但那只是草案其中一個提案而已,具體要怎麼做還是要看後續公聽會的狀況以及大眾

[翻譯]研究團隊指出 貓咪理解其他同住貓咪的名字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20517/k10013629351000.html (圖:NHK) 翻譯      由京都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貓其實理解其他同住貓咪的名字。據信這是關於貓對於人類語言理解程度的第一個研究成果。      由京都大學與麻布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為了調查貓是否理解人類的語言,利用了研究人類嬰兒心理的實驗方式。同時讓對象看圖片及聽單字,如果對象沒有辦法理解兩者間的關聯性,那麼他就會花更長的時間觀察圖片。團隊將這個方法套用於研究貓是否理解其他貓的名字的實驗上。      實驗人員在養了三隻貓以上的家庭中,選取了19隻貓作為實驗對象。相對於名字和照片一致的狀況,如果貓聽到認識的名字但螢幕上顯示陌生貓的話,貓咪注視圖片的平均時間會拉長一秒以上。這被認為是貓咪理解同住貓咪名字的證據。      另外,雖然研究也用了相同手法觀察貓咪是否理解飼主的姓名,但並沒有發現顯著的時間差異。然而結果也顯示隨著同住的家人愈多,或者飼養的時間愈長,貓就更有可能記住飼主的名字。      麻布大學的高木佐保特別研究員表示: 「因為自己也喜歡貓所以才做了這個實驗,這是第一個關於貓咪對語言學習程度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知道,雖然貓咪平時表現出對人們愛理不理的樣子,但其實他們應該都很專心地在聽我們說話。」 難譯字 素っ気ない(そっけない)                    愛理不理 素振り(そぶり)                    樣子,貌 後記與雜感      原文第二段是一個很長的修飾結構,我把「實驗團隊」跟「實驗方式」當成兩個新的主語然後拆成三個句子,應該會比較符合中文的使用習慣。      這篇文章其實是跟戶籍法草案的新聞同一天出來的,考慮到兩者的社會影響力跟重要性,我審慎評估之後決定先發這篇。貓貓讚。      然後 高木佐保 這個名字覺得有點熟悉,查了一下之後發現之前那個貓會用聲音定位主人的研究也是他做的。真的是貓奴研究員欸。

[翻譯] 疫情間縮短營業時間命令違法 東京地裁駁回損害賠償請求

原文網址:   https://mainichi.jp/articles/20220516/k00/00m/040/060000c 翻譯      東京都以基於新冠肺炎改訂的特別措置法,於去年向都內飲食業者下達縮短營業時間的行政命令。於JASDAQ(Standard)上市的餐飲連鎖集團「Global Dining」認為該命令違反了憲法保障的營業自由等,並向東京都提出損害賠償告訴。      對此東京地方法院裁判長松田典浩在判決中提到 「對於該集團,並無須採取損害其權益的處置,命令有違比例原則」,認定東京都的命令違法。然而,該命令並未違反憲法所保障的營業自由,為合憲的命令。      Gobal Dining在緊急事態宣言期間宣稱因需要維持員工 的 雇用,因此拒不配合東京都營業時間縮短的政策,並主張東京都針對該集團的命令違法。今(16)日東京地方法院的判決出爐,駁回了其損害賠償的請求。      本次判決為對於特措法中,關於縮短營業時間命令的首次司法判決。      2021年1月8日,日本全國發布第二次的緊急事態宣言。東京都因此根據特別措置法要求都內餐飲店配合政策,縮短營業時間至晚間八點。然而Global Dining以社長名義在公司網頁表明不會配合,並且旗下品牌店面照常營業至深夜。      同年3月18日東京都針對未遵守規則的27家店家處以行政罰(30萬以下罰鍰),並正式提出行政命令要求縮短營業時間,其中26家皆為Global Dining旗下店鋪。在命令下達後至緊急宣言解除的四天之間,該集團便配合法規於晚間8點打烊。      集團在法庭上主張「該行政命令是因為本集團不同意東京都的做法,所以才選擇我們來殺雞儆猴,被迫縮短營業時間也讓集團的權益受到損害」。然而,集團也指出訴訟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確認該命令違法或違憲,損害賠償金額的部分僅要求104日圓,也就是26間店每間店每天一日圓,共四天份。      另一方面,東京都強調:「由於該集團為上市企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容易引起其他店家效仿其持續營業的行為,所以行政命令並無不法」。 難譯字 見せしめ               殺雞儆猴 適法(てきほう)                    並無不法 後記與雜感      適法 雖然漢字相通,中文也有這個說法,但其實意義有點微妙的差別。中文發言的時候說我們所作所為 「

[雜談] 日本每年噎死的人比車禍死的人還多?

圖片
有640萬訂閱的日本人氣youtuber集團 東海オンエア 在5/11晚間發布了一則內容和咀嚼相關(聽起來有點怪但其實蠻有趣的)的影片,其中有一幕出現了這樣的資料: 一年約有3500人以上因食物而窒息死亡, 其中43%是發生在在有吃年糕習俗的1月, 男性的死者人數達到了女性的2.6倍。 * * 他們把「消費者庁」打成「消費者丁」了 當時看到這裡我就很好奇了,3500人以上噎死可不是什麼小數字。且依稀記得不久之前台灣才以3000左右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超越了日本,難道噎死的日本人比車禍死的還多嗎? 抱持這這樣的想法,我去查了這份資料的出處及日本歷年的交通死亡人數,找到了這兩個東西。 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safety/release/pdf/consumer_safety_cms204_20201223_01.pdf 消費者庁,「年末年始、餅による窒息事故に御注意ください!」   , 2020 這就是影片中提到的資料來源。 https://www.mhlw.go.jp/toukei/list/81-1a.html 厚生労働省, 人口動態調査 有各種與日本人口相關的調查,裡面的第七表就是每年各種死因的人數跟性別統計。 雖然根據消費者廳的說法,他們還有使用自己的資料做統計所以沒有和厚生勞動省的數據一致。但可以看到在厚生勞動省的資料裡 不慮の事故 下的細項,除了 不慮の窒息 也就是噎死或悶死之外,還有 転倒・転落・墜落 (跌倒 ・ 墜落)和 不慮の溺死及び溺水 (溺死)兩種意外的死亡人數比交通事故還多。 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雖然交通事故一直被認為是重大的社會問題,但 在日本 至少還有摔死、噎死、溺死三種意外比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還要多。 於是新的問題產生了。那台灣呢? 台灣沒資料(幹) 反正找到最有可能寫的是這個地方,如果其他地方其實有,請留言罵我。 https://dep.mohw.gov.tw/DOS/lp-5069-113.html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死因統計 然後我也去查了其他英語系國家的網站,澳洲跟菲律賓的資料中意外窒息的死亡人數是非常低的,菲律賓甚至低到沒列出來。其他國家大多在公開資料中把這種死亡人數很低的意外跟交通事故合併計算了。 這邊順便提一嘴,其他國家政府機關的資料絕大多數都統一為pdf

[翻譯] 驚見淡水海豚拿「頂級掠食者」來玩

原文網址: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08689 翻譯      說到海豚,一般人首先會想到的可能是生存在海中的海豚,然而其實在亞洲及南美洲也存在淡水海豚。 玻利維亞淡水豚(Inia geoffrensis boliviensis)就是為數不多的淡水海豚的其中一種,並且非常難以發現。      由於玻利維亞淡水豚的個體數量能夠作為河川整體健康程度的指標,所以研究者們一直都很關注這個物種。然而大部分時候都只能觀察到他們的鰭或尾部而已。 但就在2021年的8月,在玻利維亞的提札木其河觀察到了同時有兩隻玻利維亞淡水豚把臉部露出水面的珍貴畫面。      並且,更驚人的事還在後頭。這兩隻淡水豚居然像玩玩具一樣,用嘴叼著該河川流域頂級掠食者的森蚺。      這個行為究竟代表什麼呢? 把頂級掠食者當玩具?      這個驚人的發現是由玻利維亞「諾爾·肯普夫·梅爾卡多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團隊提出的。 根據報告,至今為止從來沒有觀察過類似行為,這應該是人類史上首次的紀錄。      玻利維亞淡水豚是棲息於南美河川中四種淡水海豚的其中一種。牠們的體長最大可達2.8米,嘴裡有許多細小銳利的牙齒,會仔細咀嚼後吃下魚類及螃蟹等。然而他們並不會蛇類並不在牠們的掠食對象中。      這次被叼在淡水豚口中的是只棲息於玻利維亞的貝尼水蚺(Eunectes beniensis)。全長可達4.5米,重35公斤,是當地最頂級的掠食者,沒有任何動物能夠安然的接近牠們。除了同類相食之外,至今還沒有貝尼水蚺被其他生物殺死或吃掉的紀錄。      那麼,究竟為什麼淡水海豚要把水蚺叼在嘴裡呢。      關於這點研究團隊並沒有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但最有力的推測是,淡水豚們把水蚺當成玩具了。對海豚來說,玩遊戲對於牠們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像是覓食或者交配行為的某些技巧都能夠透過遊戲來練習。      雖然水蚺是能夠在水中短暫活動的半水生生物,但根據研究團隊的說法,兩隻淡水豚至少把水蚺壓在水面下超過了7分鐘,所以水蚺很可能已經死亡。      另一個可能的說法則是,淡水豚透過這樣的行為滿足對於性的好奇心。      海豚在性方面的活躍程度不下於人類,會使用許多手段滿足自身的性欲。例如雄性的寬吻海豚就曾被觀察到把鰻魚纏繞在自己的生殖器上,也有在水族館內發生試圖把生殖器插入同缸養殖的

[翻譯] 東京都中心的烏鴉數量降至20年來的3分之1以下… 總數與垃圾量相關「人類將其玩弄於股掌之間」

原文網址: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2829cdab308aab94fd6f84247a70d82123144f2b 翻譯     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麻煩生物的烏鴉,在東京都中心的數量正在減少。由於政府及各方的努力,20年來烏鴉的總數已經降到了3分之1以下。透過烏鴉的數量我們能觀察到的是,這個社會對垃圾態度的變化。 超辣成分      「每天早上餐飲店丟出來的垃圾袋會被弄破,整條路幾乎都被剩飯剩菜淹沒,沒辦法走了」在東京銀座經營雜貨店的64歲男性,回想起1990年代後半的東京街道時這樣說道。現在各店鋪都使用有蓋子的垃圾桶,垃圾的收集時間也從凌晨兩點開始,已經幾乎看不見烏鴉的蹤影了。     東京中心的烏鴉從80年代開始增加,在2000年前後數量達到高峰。都政府在2001年度收到了諸如「垃圾被亂翻」「叫聲很吵」「很怕被他們攻擊」等3754件的投訴,烏鴉儼然成為了社會問題。     在2001年9月當時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下令成立了「烏鴉對策計劃小組」。當時調查了都內40處主要棲息地,總計發現了約36400隻烏鴉。     為了避免垃圾成為烏鴉的食物,除了要求地方政府凌晨就開始收垃圾以外,也開始利用陷阱等方式驅趕烏鴉。另外,杉並區開始使用無法看見內容物的黃色的垃圾袋,也有企業販賣外層塗上烏鴉討厭的超辣成分的垃圾袋。 「吃到飽」     烏鴉並不是從以前開始就很多的。根據東京都1973-1978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並沒有在市中心發現烏鴉大量繁殖的跡象,也不存在烏鴉「素行不良」的問題。     研究者們成立的「都市鳥研究會」每五年會在明治神宮(涉谷區)、豐島岡墓地(文京區)、國立科學博物館附屬自然教育園(港區)等地調查鳥類的總數。1985年的第一次調查發現了6737隻烏鴉,在1990年則來到了約1.6倍的10863隻。     和這個增加幅度相關的,就是垃圾的總量。根據「東京都清掃百年事業史」的資料,東京都內23區在1985年度的垃圾收集量為397萬噸,而在1990年增加了兩成來到了480萬噸。     研究會的唐澤孝一(78)指出「伴隨經濟成長,東京都中心的路上開始出現大量的剩食被丟棄到路上,對烏鴉來說這種吃到飽的環境剛好利於牠們的繁殖」 為了人類的一己之利……     「東京二十三區清掃一部事務組」指出,因從90年代開始收費處

[翻譯]侮辱罪刑責加重 須審慎檢討

 原文網址: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DA3S15287982.html 翻譯      政府最近提出了侮辱罪的刑法修正案。根據修正內容,侮辱罪最高刑期度提高到有期徒刑,現在法案交由眾議院法務委員會審查中。      社群媒體上人身攻擊的行為層出不窮,不僅會傷害當事人的心靈,更會漸漸形成害怕遭到批評而不敢發表意見的風氣。因此解決該問題的確是當務之急。      然而侮辱與合理批評本身的界線十分的曖昧,一旦刑責加重可能因為人們的自律,導致侮辱以外的言論同時被箝制。在野黨也因此提出了對案,需要慎重的考慮。      即便言論內容並不具體,只要符合公然及侮辱的要件,侮辱罪便會成立。至今為止每年都有數十人被判有罪,刑度大部分集中在法定上限的罰金9000元左右。根據政府本次的提案,最高刑度可以提高到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監禁,或30萬元以下的罰金。      除侮辱罪外,刑法有另外針對毀損名譽行為的法條。雖然最高刑度稍重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是為了公共利益並且言論內容為真的話,即可免責。而這次修正的侮辱罪並沒有這樣的但書,伴隨著遭有心人士利用的風險。      並且隨著本次修法,讓侮辱罪符合了刑事訴訟法「最高本刑為有期徒刑以上者」的要件,變得更容易逮捕及審問嫌疑人 * 。針對這點國會也展開了討論,然而國家公安委員長二之湯智僅表示「並沒有司法迫害的問題」,便沒有下文。      不能就這樣放任政府通過這個法案。聯合國委員會早已提出了不該用自由刑限制各種意見的表達的意見。考慮到國際趨勢,筆者認為現階段應該限制最高本刑在罰金,並觀察接下來社會的反應。      在立憲民主黨所提的對案中,選擇不修正現行的侮辱罪法條,而是新增針對「以侵害人格為目的,行誹謗中傷者」的罰則。「去死」等社群媒體常見的攻擊用語雖然會對受害者心靈遭成相當大的打擊,卻不一定會構成侮辱罪。像這樣考慮到網路平台的法案也非常值得考慮。      同時,也應該建立能夠快速通過民事手段來進行權益救濟的制度。      由於近幾年的修法,找出發言的特定人士並求償已經變得比以前容易了。然而依舊要付出高額的費用及繁瑣的手續,實在是遠稱不上是「救濟」。      相信如果增加匿名中傷者被判民事賠償的案例,只要被一般大眾認知到的話,也能夠阻止侮辱行為的發生。但政府這麼做的同時也必須要同時考慮到

《マーシャル・マキシマイザー》 歌詞翻譯 + 文本分析

圖片
    先上原曲 這是 柊マグネタイト 的第六首作品 主歌的節奏非常的魔幻 配上 可不 的嗓音 是一首會越聽越上癮的曲子 另外 在翻譯的時候參考了這篇 https://utaten.com/specialArticle/index/7157 當初想要翻譯的時候因為沒有背景知識 完全不知道歌詞到底在講什麼 但這篇文章的資訊一針見血 提供了很多基礎資訊 推薦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去讀看看 ───────── ──── ──── ─────主文開始──── ──── ─ ─── ──────────── 首先結論      這是一個圍繞著「惡魔核心」展開的故事(原型可以自行google)。我原本以為是一個核心產生自我意識,與科學家探討人心的本質與自我問題的劇本。但後來越看越覺得,更可能是隱喻科學家在輪迴中一再體驗同一起事故,內心本我、自我與超我的拉扯。 マーシャルマキシマイザー 軍事完美主義者      標題是 martial 跟 maximizer 的組合字。其中 maximizer 在 心理學領域是指 是指做決定時追求極致,要求完美的人 ,與會向夠好選擇妥協的satisficer相對 * 。考慮過譯為自創的「求限者」或一般的「完美主義者」 ,或其他譯者採用的 「極大化者」 「最佳選擇者」 等候選詞 。 最後為了便於理解 , 還是選擇了一般人會使用的完美主義者。另外,力求完美也是一個超我的特質,在標題用了這個字更加強了精神分析視角的說服力。 按:Maximizer是由心理學家Barry Shwartz提出 ,Satisficer則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Herber A.Simon提出 , Barry Shwartz在發表時引用了Herber的概念 唖々、臨界実験に付き合う朝 啞啞,參與臨界實驗的早晨 14听(ポンド)を嗤う蔑奴(ベッド) 嘲笑14磅的傢伙們 「如何しようもないけど」 「雖然實在是束手無策」 気が狂うヒトの振りをしているキミを観ている 注視著扮演瘋狂人類的你      首先 唖々 就讓人在翻譯時非常頭痛。雖然基本上可以肯定這就是歌詞裡常出現的 嗚呼 ,但故意用了這個漢字,同時 嗚呼 又同時 唖々 。表示想要出聲卻又無法出聲無力干涉的狀態。用一個狀聲詞做出心理的描寫,用中文表現實在太困難,只好投降直接用漢字。      臨界實驗跟14磅乍看之下很莫名,但其實就是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