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2的文章

[翻譯]香川縣遊戲條例違憲訴訟 原告訴求遭高松地院駁回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Q8Y5WCHQ8XPTLC012.html (圖:いらすとや) 翻譯      以列出兒童遊玩電子遊戲的參考時間的香川縣的自治條例侵害了遊玩遊戲的自由為由,一名高松市出身的大學生(19)及其母親認為該條例違反憲法。因此向高松地方法院提起了160萬日圓的損害賠償告訴。而在本月30日,審判長天野智子宣判駁回原告的賠償請求。      自2020年4月起實施的香川縣網路遊戲成癮症預防條例中提到,過度玩網路遊戲會導致學力及體力的降低,因此針對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的每日遊戲時間,提出了「平日60分鐘¬、假日90分鐘」的參考標準,並規定監護人有依此標準對兒童進行規範的努力義務 * 。      原告方主張,該條例的科學根據不夠明確。因此,該條例導致人們而不能夠在想要的時間進行遊戲是「過度限制基本人權,並侵害了憲法13條所保障的幸福追求權」。      對此香川縣方指出,該條例僅為在遊戲時間方面,提供家庭中規定的參考標準,並沒有罰則。並反駁道「該條例沒有違法限制權利,亦沒有強加義務在縣民身上」。因此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主張。      在本案訴訟期間,原告方一度試圖撤回告訴,但未獲得縣方同意,全案在今年五月終結審理。 *努力義務是日本法律中的一種非強制規定,常見表現為「應該如何如何努力」,但即便違反也沒有刑事罰或罰金等具體處罰。屬於一種願景式的立法規範方式。 難譯字 後記與雜感     雖然新聞只用一筆帶過原告方一度想撤回告訴的事,不過整件事其實還蠻離奇的。在3月整件訴訟還在進行時,原告方的委任律師就因為不明原因辭退,之後身為原告的19歲大學生又多次傳喚不到。雖然母親有提出撤回告訴的申請,但縣方面以整個訴訟過程已經到尾聲,縣方面的見解都已經充分表達,不想浪費這次訴訟而拒絕。然後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原告方根本沒有好好發揮,最後才以縣方勝訴作結。(這個資料來源是yahoo下面的數則高讚數留言。我沒有整件事情都跟到,如果錯了就,抱歉。)     如果上述細節為真,那 整件事看起來真的很有縣方為了平息不利的輿論,又想要立下不違憲的判例所以向各方施壓的陰謀臭味在裡面。     我自己是覺得該違憲啦,明確規定做什麼事只能做多久,這種東西只會在勞基法裡有吧,而且那還是工作太久人會死才規定的。限定某種娛樂的時間怎麼想都是管

[翻譯]非洲開發 危機正是強化羈絆之時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DA3S15398708.html (圖:Unsplash) 翻譯      非洲過去受到歐洲列強殖民,在冷戰期間更成為東西兩陣營的韭菜田。而現下,非洲恐怕又會再度受到兩極化的國際情勢左右。正是在這種時代,提供人們性命及生活保障的我們才需要再次確認自身的出發點為何。      由日本發起,超過50個非洲國家首腦與國際組織參與,探討非洲大陸未來願景的東京國際非洲開發會議(TICAD)在本月27、28兩日於突尼西亞展開。這是自1993年首次會議後第8次舉行。      在西元2050年時,非洲的人口預計會達到 約25億人,占 全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並有著24歲的平均年齡。不僅擁有豐沛的年輕勞動力,作為「最後的巨大市場」亦備受期待。      然而三年前的橫濱TICAD後,榮景卻急轉直下。不僅有肺炎疫情,俄羅斯侵烏所帶來的能源價格高漲、糧食不足等問題也接踵而至。導致非洲原本看俏的經濟展望蒙上了一層陰影。     日均 花費1.9美金以下的貧困層占比原本正逐漸改善,卻在2020年再度轉為增加。薩哈拉沙漠以南的人均GDP在去年更是下降到了2008年的水準。除此之外,非洲許多國家倚賴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小麥進口,糧食危機的惡化狀況也令人擔憂。      如果經濟沒有隨著人口增多而成長,那麼每個人所能分配到的利益就會減少。而懷抱著大量失業者的社會自然就不再穩定。原本認為是資產的龐大年輕族群恐怕就會轉變成為國家的負債。      為避免這個最壞的結果,必須要從強化醫療體制並增產糧食、提高教育品質等方面著手,完善生活必需的基礎機能。雇用方面,民間投資的增加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日本已然有所建樹。迦納及肯亞兩國中受到日本援助的醫療機關,成功在國內肩負起主導對抗肺炎疫情的重責大任。如果能就這個基礎,將合作體制擴大至整個非洲,必定能夠更有效的提供醫療支援。      從2008年開始進行的稻作振興計畫也成果不俗,僅用10年就讓稻米的產量翻倍。2030年前達到年生產5600萬噸的計畫也正在進行。若一切順利就能在小麥與玉米之外提供新的選擇,為糧食的多樣化做出貢獻。      然而依然潛在的風險是,非洲被牽扯進歐美與中俄對立之間。在俄羅斯侵烏一議題上,非洲並非全面追隨西方國家的決定,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的投票中僅有半數

[翻譯]國葬支出兩億五千萬 弔意表明與弔旗取消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newsdig.tbs.co.jp/articles/135037 (圖:Unsplash) 翻譯      內閣會議本日決定,預計於下個月27日舉行的安倍前總理國葬,將會支出約2億5000萬日圓。      今日內閣會議中,政府針對下個月27日於東京日本武道館舉行的安倍前總理國葬經費問題進行討論。最終決定,包含現場的警備強化及防疫措施等總共會花費2億4940萬日圓。這筆經費將會由本年度的預備金中支出。      相政府關人士透漏,國葬將於27日下午舉行,最多約有6000人會出席,並預計約1000人是國外的重要人物或外交團隊。而會場外則會設置獻花台讓一般民眾利用。      根據政府的標案資訊,本次國葬參考了「2007年宮沢喜一前總理的內閣、自民黨內部告別式」等儀典,並格外重視「務必確保重要人物的人身安全」。因此,將會租借100台以上的大型巴士以載運參加人員,並且用24台金屬探測器把守會場的各個入口。      另外,考慮到輿論對於國葬意見分歧,葬禮當天原定要求各機關升弔旗與弔意表明,在諮詢內閣後決定取消。 難譯字 入札情報(にゅうさつじょうほう)                    標案資訊 後記與雜感      看到標題的時候覺得兩億五千萬也太誇張多,但 發現參加者有一千個是外國使節跟重要人物,考慮到反恐維安的部分,就又覺得還好了。     不過話說回來,日本對於安倍國葬這件事輿論一直是偏向不贊成的樣子,反而在台灣好像沒有人真的覺得應該要「反對」安倍國葬,甚至之前還有私人單位鑄安倍的銅像。一個元首在其他國家比在自己國家受歡迎,想想也是蠻怪的。

[翻譯]第七波感染復燃 直視「醫療崩壞」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DA3S15395701.html (圖:Unsplash) 翻譯      新型冠狀病毒再次捲土重來。現在每日死亡人數已經來到了今年二月高峰時期的水準。      由於日前並未針對盂蘭盆假期間做出行動的限制,因此各界都預期感染將會再次擴大。然而政府卻未做出相對應的處置。岸田首相在22日晚間終於表示,會重新審視最近的政策,這樣亡羊補牢的做法和安倍、菅政權時代只能說是半斤八兩。      京都府負責收治重症患者的醫院院長們日前發出聲明,指出「這波感染增加已經到達了災害的等級,以急救為首的各體系已然呈現醫療崩壞的狀態」。      根據厚生勞動省的資料,京都府的病床使用率僅有6成,但醫院卻處於「實際上的飽和狀態」。因為就算病床有空位,醫護人員卻因自身染疫等原因無法上工。而這樣的現象在各地都正在發生,「崩壞」恐怕不僅僅是京都一府之事。      岸田政權在去年秋天提出的肺炎整體對策中,曾經提到若是發生超乎預期的擴大感染時,將會由國家負起責任確保病床位。      那麼現狀如何呢。雖然在去年夏天大流行時準備並不充分,但在感染規模擴大時,政府也做出了病床追加及後備支援醫院的準備、高燒門診的擴充等應對手段。然而這次染疫人數的急速增長下,卻連這些基本對策都未能達成。也難怪醫護人員會覺得自己「被國家拋棄了」。      不僅如此,在老人福利機構中的集體感染層出不窮的當下,居然有些一般職員必須擔任染疫者管理的工作。本應派遣到位的支援小組人手不足的窘境可見一斑。      如果「人」方面有所困難,那麼至少高功能口罩的發放必須有效率地進行。專家也在三地強調口罩對抗病毒的有效性。      在首相新一波的肺炎對策中提到,可能會取消現行全面統計陽性感染者的制度。確實統計的作業對醫療單位來說是極大的負擔,不能這樣繼續下去。      然而若是放棄全面統計,一旦非高風險的感染者病情惡化,就有無法接受治療的可能性。因此在醫療資源的確保方面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從本月上旬開始, 醫師向行政單位提出的感染者通報單中省略病發日與診斷日的項目。雖然這也是為了減輕第一線人員的負擔,但也有人擔心這是否會影響政府掌握正確的疾病流行狀況。為避免調查準確度下降,也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      例如某些地區針對輕症患者採用自主登記

[翻譯]下降8.1個百分點 新政權支持率54.3% 上路後首次低於六成

圖片
原文網 址: https://www.sankei.com/article/20220822-Z3OTUF2ZVJNFBCP3C54RAO3Y5U/ (圖:いらすとや ) 翻譯      產經新聞社與FNN(富士新聞集團)於本月20、21日實施聯合民調。結果顯示,岸田文雄內閣的支持率為54.3%,與前次(7月23、24日)相比下降了8.1個百分點。這是自去年10月政權上路後首次支持率低於60%。不支持率則提高9.4%來到了40.3%。      在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舊統一教會)與閣員、議員關係的議題上,認為閣員議員的說明內容「無法接受」的意見高達81.2%,僅有11.1%認為「可以接受」。對於本次岸田首相處理舊統一教會問題,有54.1%意見認為「不滿意」,超過了「滿意」的38.6%。      本月10日進行的內閣改組則有50.0%的意見認為「不滿意」,「滿意」占比則較低僅有34.5%。      關於街頭演說中遭槍擊後死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是否應該由政府舉辦國葬這一問題上,有51.1%的受訪者表態「反對」,高於「贊成」的40.8%。      民眾在政府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對應上意見分歧,「滿意」與「不滿意」分別都有46.0%。另外,關於物價提升的現狀政府的處理上,有74.2%表示「不滿意」,遠超「滿意」的18.4%。      在中國對台灣行使武力的「台灣有難」議題上是否感覺到威脅一問題中,回答「非常感到威脅」「感到威脅」的回答共占88.2%,「不太感到威脅」「不感到威脅」者總共為10.1%。      在本次民調的內閣支持率一問題上,若受訪者回答不清楚時,則會以「如果要從滿意與不滿意之間擇一的話」的方式進行追問。 難譯字 有事(ゆうじ)                    有難 後記與雜感          台湾有事 台灣媒體好像都直接講台灣有事,也無不可,不過我覺得它本意是帶有戰爭意思的字,和單純的有事好像落差蠻大的,總覺得直接用漢字有點苟且。所以雖然也沒好到哪去但我選擇翻成有難。

[翻譯]東京高院判決 僅承認與變性前出生之長女的親子關係

圖片
原文網 址: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20819/k10013778641000.html (圖:Unsplash ) 翻譯      出生時性別為男性,而戶籍變更為女性的當事人,利用接受變性手術前冷凍保存的精子進行人工受孕,而生出了兩個女兒。法律上是否認為這位當事人是兩個女兒的「父親」呢 ? 東京最高法院二審宣判,僅承認在變性手術前出生的長女與當事人之間的親子關係存在。      被診斷為性別認同障礙,該名 40 歲當事人在 4 年前正式將戶籍上的性別更為女性。並且利用自己在接受變性手術前冷凍保存的精子,和伴侶之間已經有了兩個女兒。      生出女兒的女性伴侶本人在法律上確實是女兒的母親,但提供精子的當事人提出的親子關係確認申請則未被受理,因此提出告訴希望法院能夠承認親子關係存在。      今年 2 月東京家庭裁判所在一審時認為「於現行法規制度中並未存在承認該親子關係的法源依據」,因此判其敗訴。      而在本月 19 日的二審判決中,東京高等法院審判長木納敏和認為,與性別變更前出生的女兒之親子關係應該要被承認,做出了與一審不同的裁決。      另一方面,關於當事人變性後出生的女兒則與一審相同,維持敗訴。 難譯字 後記與雜感           我覺得還是要承認啦,只是如果法律真的承認這個感覺好像不替領養開門又說不太過去。但是真的領養開放了恐怕風向又會變。     不過自始至終最讓我驚訝的就是這種聽起來很像法律教科書時事案例的事件居然是發生在日本,不知道其他西方國家有沒有這種先例。

[翻譯]日本小孩的「走路方式」跟國外的小孩不一樣!?

圖片
原文網址 :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13379 (圖:いらすとや ) 翻譯      日本小孩的「走路方式」似乎和世界上其他小孩不太一樣。      愛知縣名古屋大學研究所,三河青鳥醫療教育中心的研究團隊日前進行了一個研究。他們調查了日本國小學童的步行方式,並確認他們是否因為年齡的差異而導致下半身的動作有所不同。      結果顯示,愈年長的學童的步距與跨幅都會更短,相對的每分鐘的跨步數則會增加。      而這是在其他國家未曾觀察到的現象,外國的小孩在7歲之後步行的節奏並不會改變,而步數則是呈下降趨勢。      詳細的研究內容刊載於2022年5月12日的科學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 日本小孩長大後「跨步的節奏」會變快?      或許平時沒什麼人會特別去注意小孩的走路方式,但這 對於小兒科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因為,小孩的走路方式可以作為其身體發展程度的指標。      因此最近數年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嘗試建立「小孩的走路方式」的國家統一標準。      而本次名古屋大學所進行的調查正是建立該標準的事前準備之一,也是日本國內首次確立關於兒童行走的基準值。      研究團隊以住在愛知縣岡崎市內的6~12歲小學學童424人(女童216人,男童208人)為對象,利用3D步行分析系統,詳細調查了他們行走中腳的動作。(調查期間為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      研究團隊在學童的骨盆至腳尖貼上訊號反射用的標記,並讓他們重複進行8公尺的步行至少3次,最後得出平均數值。      根據得出的數值,能夠將骨盆、股骨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腳尖的移動及方向數據化,進而算出步容(走路時的姿勢與動作)的得分。      最後,為了比較各年齡層步行方式的差異,研究團隊將受試者分為6~8歲、9~10歲、11~12歲三個組別,對其「步行中下肢的動作」與「步容分數」進行對比,進而計算出發育曲線。      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雖然6~12歲在步行中下肢的動作並沒有明顯的差異,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步距與跨幅都有所縮短,因此一分鐘內的跨步數也隨之增加。      步距 : 一側腳跟著地後,另一側腳跟著地前兩腳間的距離。      跨幅 : 一側腳跟著地後,同一側腳跟再次著地前的動作幅度。      也就是說,日本的小

[翻譯]研究顯示 收到「老友久違的聯絡」的喜悅比想像還要更大

圖片
原文網址 :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12139 (圖:Unsplash ) 翻譯      各位可能都有突然想要和「久違的高中、大學朋友,或是以前的職場的同事」連絡看看的經驗。      話雖如此,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會擔心「突然連絡搞不好會造成對方困擾」,因而不敢真的付諸行動。      但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劉佩琪(Peggy Liu)等人的研究指出,對於來自老友的聯絡,大部分人的反應會比我們想像中更加高興。      並且發現,主動聯絡的那方似乎容易低估對方的感情。      詳細的研究內容刊載於2022年7月11日的學術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 不敢和久違的老友聯絡是因為「低估了對方的感情」      過去許多研究指出,維持社會關係有助於改善人的身心健康。      例如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吉莉安・桑德斯托姆(Gillian M. Sandstrom)等人2014年的研究中就提到,即便是除了親人及好友以外,較弱的社會連結(點頭之交等),也能夠提高人的幸福程度。      然而,雖然維繫關係有諸多的好處,人們也有想要多交朋友的想法。但與之相反的是許多人卻往往在想要與老友聯絡時,無法提起勇氣。      這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認為「突然被許久未聯絡的人打擾,對方應該會很困擾吧」。      那麼,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嗎?      研究團隊為了確認主動聯絡一方與收到聯絡一方的情感落差程度,對5900名以上的受試者進行了調查及實驗。      在第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請受試者回想「你曾經為了交談或者其他原因,主動和並未長時間深交的朋友取得聯絡時的狀況」。      之後請他們判斷,當時收到聯絡的一方感謝或喜悅的程度(1=完全沒感覺,7=非常高興)。      接下來研究人員又請另一半的受試者回想「未長時間深交的朋友,久違的主動聯絡你的狀況」,並且和前面相同請他們已七個等級來評價自己喜悅的程度。      結果顯示,主動聯絡的受試者比起收到聯絡的受試者,對於聯絡這一行為所能帶來的感謝與喜悅的評價更低。      也就是說,主動聯絡的人們往往會低估對方的喜悅程度,並覺得「對方肯定不會開心」。 久違的聯絡對方很可能會感到高興!鼓起勇氣嘗試看看吧!      在第二個

[翻譯]「白雪公主毒蘋果殺人未遂事件」 小學生法庭模擬

圖片
原文網 址: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Q8D7QH1Q8DUTPB007.html (圖:いらすとや ) 翻譯      靜岡地方法院本月 12 日展開了一場以小學生為主體的模擬法庭。學生分別擔任律師、檢察官、法官的角色,以童話故事中白雪公主為題材,討論被以殺人未遂罪起訴的王妃有罪與否。      20 名參加活動的小學 4~6 年級學生在法庭上展開了議論。試圖以毒蘋果殺害白雪公主,遭到以殺人未遂罪嫌起訴的王妃究竟是有罪還是無罪。王妃全面否認了起訴的內容,因此爭執的重心就落在了王妃是否與這個案件有所關聯。      雖然檢方求處七年有期徒刑,但最終判決結果為無罪。判決書中提到「白雪公主在吃下毒蘋果後,朦朧之間聽到的笑聲並不能確定為王妃的聲音」。      在合議庭中扮演法官的 8 人各持不同意見下,議論一度白熱化。小學六年級的石塚文人 (11) 就表示「聽取律師及檢察官的意見,並做出公平的判斷很困難」。並提到自己將來想要從事法律的相關工作,藉由這次的體驗「成功踏出了第一步」。 難譯字 後記與雜感           看到小學生的模擬法庭首先就會很自然地想到那個 痴漢はひどいのでとりあえず死刑にした 的著名梗圖。不過看起來這個還蠻認真的就是了, 王妃 居然可以被判無罪。這些踏出有罪推定領域的小朋友已經贏80%一般人了(      前幾天有好心人跟我提到說相比日文標題經常使用名詞的排列,中文的新聞標題通常會用述 語結尾,比較符合中文的習慣。仔細想想好像還真的是這個樣子。之前我標題都是整篇翻完之後在排版的時候才隨手翻丟上來,以後應該會再多注意標題的品質。

[翻譯]越是喜歡貓的人往往越想摸貓討厭被摸的部位!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13173 (圖: Scientific Reports ) 翻譯      知識和經驗似乎不一定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日前研究發現,發現認為自己擁有更多貓的相關知識與經驗的人,更容易想要觸摸那些貓討厭被撫摸的部位。      一般來說,雖然貓有一些喜歡被觸摸的區域,例如下巴下方和耳朵根部;但同時牠們也有一些不想被觸摸的部位,像是腹部。但這些「自稱」對貓很熟悉的人們往往不只滿足於觸摸這些安全部位,而會將手伸向這些貓討厭被摸的地方。      看來對於貓相關經驗和知識的自我評價如何,和是否能夠用最佳的方式與貓相處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但是,究竟為什麼愈熟悉貓的人反而會去碰觸貓不喜歡的地方呢?      詳細的研究內容刊載於2022年7月15日的 『Scientific Reports』上。 知識和經驗能夠幫助動物們「生存」,但能讓他們「幸福」嗎?      在人與動物的關係中,人類的知識、經驗和人格特質是確保動物健康和幸福的重要因素。      不僅需要對動物有深入的了解和經驗,在個性方面也必須要適合照顧動物,才能勝任在動物園飼養貓熊和無尾熊這種工作。      適當的知識、經驗和人格特質可以說直接關係到動物的「生存」。      但是人類的知識、經驗和人格特質與動物的「幸福」有什麼關係呢?      毫無疑問地,人對動物的了解和經驗越多,人格特質越喜歡動物,就越能確保動物們的「生存」。      然而,在動物的生存受到保障後,人類的知識、經驗、人格特質對動物的「幸福」有多少影響,卻未曾得到驗證。      在這一問題上缺乏研究的原因是,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他們對動物的知識和經驗越多,人格特質方面愈喜歡動物,動物們就會越「幸福」。      因此這一次,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典型的寵物「貓」作為對象,調查人類的知識、經驗、人格特質與貓的「幸福」究竟有多少關聯性存在。      首先,研究人員招募了119名人類受試者,除了了解他們與貓的相處時間與養貓經驗外,也要求他們自我評估對貓行為動作的熟悉程度。      同時,受試者們被要求進行心理測驗,以對他們的合作性、盡責性、外向性、神經質、開放性等方面進行評價。      當

[翻譯]尼姆(複數堆棋子取子遊戲)的必勝法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manabitimes.jp/ma (圖:いらすとや) 翻譯      尼姆,又稱取子遊戲、移山遊戲。這個遊戲存在一種利用二進位計算的必勝方法。 尼姆的規則與例子      尼姆遊戲有許多不同的版本,而在這次解說會使用以下規則。      ・ 兩人進行遊戲      ・ 有複數個以數顆棋子組成的 XXX      ・ 玩家輪流從堆中取子。注意取子時一次只能從同一堆中拿取。每次至少要拿一顆,並沒有數量上限。      ・ 拿取最後一顆子的玩家獲勝      接下來將會以 (a, b, c) 的形式表示各堆中的棋子數量。例如 (3, 5, 7) 就表示總共有三堆棋子,每堆各有 3, 5 及 7 顆子。並且以 A, B 代表兩名玩家。 例           起始狀態為 (3, 5, 7) 。           A 從第一堆裡取出 2 顆子 : 剩 (1, 5, 7)           B 從第三堆裡取出全部 7 顆子 : 剩 (1, 5)           A 從第二堆裡取出 4 顆子 : 剩 (1, 1)           B 從第二堆裡取出 1 顆子 : 剩 (1)           A 拿走最後一顆棋子並取得勝利 關於必勝狀態      為了說明尼姆遊戲的必勝法,必須要先定義這個遊戲的「必勝狀態」。      我們將以下的狀況稱為必勝狀態 :      每堆棋子數量以二進位表示時,每位數的和全部都是偶數時      ( 也就是每位數異或計算後得到 0 時 ) 例 1           將 (2, 5, 7) 以二進位表示時會是           10, 101, 111 。將每位數加總會得到 222( 異或運算為 000) ,全部都是偶數,所以是必勝狀態。 例 2           將 (2, 3, 3) 以二進位表示時會是           10, 11, 11 ,將每位數加總會得到 32( 異或運算為 10) ,結果存在奇數,所以不是必勝狀態。           我們又將這個異或運算結果 10 稱為 (2, 3, 3) 的尼姆和。      順帶一提,棋子只有兩堆的狀況下,      (a, b) 是必

[翻譯]人心容易在深夜變得負面 「心靈的晝夜節律」假說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12963 (圖:Unsplash) 翻譯      對於「晚上睡覺時段會有各種負面情緒湧現」這件事,可能會很多人有同感。      由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神經學家伊莉莎白・克萊門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針對這個現象的成因提出了一個假說。      「不僅人體,人的心理也存在以24小時為周期的晝夜節律,因此午夜過後,人的行動與感情容易受到負面影響」      他們以「自殺風險與藥物濫用者會在夜間急遽增加」這一研究結果來解釋該假說。      這個假說的說明刊載於2022年3月3日的學術雜誌『Frontiers in Network Psychology』上。 「心理也存在晝夜節律」的假說      「晝夜節律」定義為與環境的變化無關,約以24小時為周期波動的生理現象。      這通常被稱為生理時鐘,我們會以1天為周期醒來又入睡也與其相關。      這是因為人體會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分泌特定的激素,進而影響身體變化的規律。      克萊門的研究團隊主張,晝夜節律的效果同時也對心理與活動造成極大的影響。      由此他們提出了將「深夜會變得負面的傾向」與晝夜節律做連結,被稱為「Mind After Midnight(午夜後的心靈)」的假說。      假說內容提出,我們在深夜時容易變得比白天還要負面,並且熬夜容易導致行為問題。      確實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在白天清爽的心情下甚至無法想像失眠的夜晚所帶來的糟糕心情有多負面。      有些人因為對於將來的不安感突然襲來而流淚,為曾經說過的話而後悔,或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起自己最近被羞辱的事。      也有些人即便知道這對自己的身體不好,但也無法在深夜控制自己吸菸和暴飲暴食的慾望。      研究團隊從以往的研究中,提出了這個假說的證據。      那就是,與白天相比,晚上更容易發生自殺和藥物濫用。 自殺風險與藥物濫用在夜間急遽增加      研究團隊提出了夜間自殘和自殺風險提高的現象作為假說的證據之一。      實際上在2016年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中指出,從午夜到早上6點的自殺風險,比其他時段高了3倍。     

[翻譯]發現讓漢堡肉排最快煮熟的翻面次數!

圖片
原文網 址: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12579 (圖:Unsplash) 翻譯      在加熱漢堡肉的時候,到底是只翻面一次會比較快熟,還是不停地翻面會更快呢 ?      這個問題藉由數學得到了解答。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的數學家尚盧・提佛利用數學模型,調查了漢堡肉翻面的次數是否會對煮熟的速度產生影響。      結果發現,翻面的間隔愈短,漢堡肉煮熟的速度就會愈快。      烹煮的時間最大甚至可以縮減 3 分之 1 。      詳細的研究刊載於 2022 年 6 月 17 日的科學雜誌『 Physica D 』上。 上桌時間最大縮短 29%!      尚盧・提佛利用數學,建立了漢堡肉排中的熱量移動模型 。      在這個模型中,漢堡肉厚度為 1 公分,並設定為在單側有發熱體 ( 烤盤 ) ,另一側則是接觸新鮮空氣。      漢堡肉直接接觸 200 ⁰ C 的發熱體受熱,從接觸空氣的一側 (25 ⁰ C) 流失熱量。      最後,如果漢堡肉的中心達到 70 ⁰ C( 全熟 ) 則視為煮熟 ( 料理完成 ) 。      建模完成後, 尚盧・提佛 利用數值分析軟體「 MATLAB 」計算漢堡肉中的熱傳導率,並模擬料理所需花費的時間。      結果顯示,如果一片漢堡肉在料理過程中只翻過一次面,那麼要讓中心達到 70 ⁰ C 需要花費 80 秒。      但假如縮短翻面間隔時間並多次翻面,加熱的速率將會上升。      像是每大概每 6-11 秒一次,進行約 10 次翻面的話,料理時間就會縮短到 69 秒。      在模擬中顯示,最大可以縮短 29% 的所需料理時間。      這是因為,肉排翻面的次數愈多次,就會愈接近雙兩面同時加熱的狀態。      然而這個縮短效果也是有其極限的。      提佛表示,這個提升翻面頻率所帶來的加速效果存在一個上限值,如果超過的話就算持續翻面,也沒有辦法繼續縮短料理時間。      實際上在模擬中,經過 3~4 次的翻面就已經得到了接近於最大值的加速效果了,在此之上所進行的翻面帶來的效益,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為了盡快煮熟漢堡肉所需要的翻面次數」這個問

[翻譯]美眾議院長訪台 中國不該增強軍事壓力

圖片
原文網 址: https://www.yomiuri.co.jp/editorial/20220803-OYT1T50306/ (圖:いらすとや) 翻譯      即使美方高層訪問台灣,中國也不該提高軍事壓力。危及區域內安全的單方面軍事挑釁行為,絕不容原諒。      美國眾議院長裴洛西日前訪台與總統蔡英文展開會談。眾議院長是第二順位能夠繼承美國總統權限的重要職務,這次是繼1997年後相隔25年首次訪台。      裴洛西在會談中提到「這次是為了表現美台的團結而訪台」,並強調「美國會守護台灣與世界的民主」。蔡英文也指出美台合作的重要性。      裴洛西這次的反應可以視為美國議會內超黨派的共識,認為不能夠坐視中國以統一為目標,對台灣持續進行軍事恫嚇。      中國背棄香港「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承諾,大力在港境內推行「中國化」。因此對於台灣是否會發生類似情況,美台雙方也抱有相應的危機意識。而造成這種緊張現況的罪魁禍首就是中國。      中國方面事前以中台屬於同一個國家,也就是「一個中國」原則為後盾,以美國高層的訪台是「干涉內政」為由,持續反對裴洛西訪台。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電話會談中也提出了中止訪台的要求。      對於習近平來說,在尋求長期體制的秋季共產黨大會前,裴洛西訪台無異於打在他臉上的一巴掌。即使不希望與美國正面衝突,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威信,恐怕會提高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層級。      中國國防部也指出,裴洛西訪台是「惡意的挑釁」,將會以軍事作戰還擊。      就在本月2日,包含戰鬥機在內的20架以上軍機進入了台灣的防空識別圈(ADIZ)。台灣總統府也遭受平時約200倍數量的網路攻擊。      中國軍方也聲稱將在圍繞台灣的海、空域內進行實彈射擊的訓練,並有對台灣周遭發射飛彈的可能性。美國則預計會派遣空母或戰艦到周遭海域。為避免美中預期外的衝突,希望能夠有充分的資訊交流。      日本的經濟海域也在中國公布的訓練區域當中。台灣海峽的軍事緊張也會對日本的安全保障造成重大的影響。政府應該強力規戒中國方面自制。 難譯字 面目(めんぼく)                    面子 偶発的(ぐうはつてき)                    預料外的 後記與雜感      今天 朝日 跟 読売 都有一篇在寫裴洛西訪台,只好翻 了。      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