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2的文章

[翻譯]櫻花樹下(上)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0074/card427.html (圖:Unsplash) 翻譯      櫻花樹下埋著屍體!      這是可以確信的。要說原因的話,櫻花開得那麼燦爛這件事本身就很不可思議吧。我就因為無法信任那種美麗,這兩三天都坐立難安。但現在,我終於懂了。櫻花樹下埋著屍體,這是可以確信的。      為什麼在每晚的回家路上,房間裡那麼多的工具中,那渺小輕薄的安全剃刀的刀片,總會像用千里眼看到一般浮上我的心頭呢――雖然你說你不懂那是什麼――其實我也不懂那是什麼――但這兩者肯定是差不多的。      不論是哪種樹的花,只要達到所謂盛開的狀態,都會向周遭散發一種神祕的氣息。那就像方才還在旋轉的陀螺完全停止時的澄靜,又像是,在漂亮地演奏完音樂後伴隨而來的幻覺,是一種能令人感受到灼熱生殖的幻覺一般,神性光芒似的東西。是一種令人無法不為之動容,神奇的,充滿生命力的美。      但昨天,前天,我的心卻也因那種美而陰鬱不已。我總覺得那美麗是某種不能信任的東西。所以我反而變得不安,變得憂鬱,變得空虛。但現在我終於懂了。      你只要想像這株絢爛怒放的櫻花樹下,埋著一具又一具的屍體就好了。這樣的話你也能明白,究竟是什麼東西讓我那麼心神不寧了。      像馬的屍體,像貓狗的屍體,以及像人類的屍體,這些屍體都已經腐爛生蛆,散發出令人無法忍受的臭味。而且還不住地流淌水晶般的液體。櫻花樹根宛如貪婪的章魚,將屍體緊緊抱住,海葵的觸手似的毛根聚集起來,吸吮著那液體。      是什麼造就了那樣的花瓣,又是什麼造就了那樣的花蕊?水晶般的液體被毛根吸取後,在維管束中安靜地列隊,半夢半醒間向上爬去的樣貌,在我眼中清晰可見。 難譯字 心を打つ                動容 後光(ごこう)                    神性光芒 陰気(いんき)                    陰鬱 爛漫(らんまん)                    絢爛 イソギンチャク                    海葵 後記與雜感      終於出手翻文學了,不出所料,果然很難。平常就已經覺得自己詞彙很匱乏了,碰到文學更是捉襟見肘。再來就是文學和歌詞一樣,很講究譯者本人對文本背後涵義的理解,我自己是覺得對這篇理解得沒有很好...所

[翻譯]京都人「習以為常」 為什麼要故意推倒公車站牌?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sankei.com/article/20220928-OS7QM2DEPZKUNGNTEVPIL4KJHI/ (圖:Twitter@kasobus) 翻譯      本月中旬的連假(17~19日)颱風14號直撲日本列島。期間推特上一張倒在京都市中心地上的公車站牌照片引起了熱議。文中提到,站牌並不是因為強風而傾倒,而是「故意為之」,推文的轉推(分享)次數超過了5萬,有些網友表示「我第一次聽到這種事」,也有人說「我家附近倒是常常看見」。京都市為了防止意外發生,約從半世紀前就開始採取這推倒站牌的措施,但其意圖似乎並未廣為人知,因此這次才讓網友感到意外,進而引起討論。 「這好像應該要讓更多人知道」      本月19日龍谷大學的井上学教授的投稿中附上一張照片,照片中有一張「為確保安全將提前推倒公車站牌」的告示,以及一根倒在京都市內路旁的公車站牌。井上教授表示,他會投稿是因為「經過的時候,剛好想起以前聽公車業者說過這些事」。      井上教授是交通地理學者,平時也受邀參加提高公車利用率及公車路線規劃方面的會議。而數年前他就曾經和公車業者談過颱風的問題。      業者當時說道,為了防止颱風來襲時強風吹倒站牌,京都市在昭從49年起就開始採取提前推倒公車站牌的措施,京阪巴士及京都巴士等室內的民營公車業者也紛紛配合。然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有限的人力執行這項作業本身已經很困難,更時不時發生有人「好意」自行把放在地上的站牌立起,或收到民眾投訴等麻煩事。      在這次颱風14號最逼近日本的本月19日時,井上教授走在京都市中心時,看到了故意倒放在路旁的公車站牌,便想起了這段回憶。      為了防範強風,京都市交通局於18日傍晚起分派20名人員以兩人一組的方式,處理了約150個有傾倒風險的公車站牌。這些站牌都是可移動式的「置石型」站牌,下方由約140公斤重的水泥支撐。交通局人員要負責將其以時刻表向上的狀態放置在不會影響週遭的位置。      但在完成作業一小時後,不但有被恢復原狀的站牌需要請職員重新處理,市民打來告知「公車站牌倒了」的電話也有約30通。      雖然這些行為都是基於好意,但這卻讓交通局人員必須在天候不佳的狀況下再次前往現場作業,會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因此交通局的負責人表示「希望大家可以理解站牌是故意倒放在那裡的」。     

[翻訳]中高生79,000人が電子タバコを使用 禁煙条例の修正を促す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01579 (圖:Unsplash) 翻譯      電子タバコが学校にもたらした危害を訴え、スローガンを掲げながら、多くの民間団体が合同記者会見を開いた。国民健康署の調査によると、台湾では 79,000 人のティーンエイジャーが電子タバコを使用していると推定されており、そのうち 23,000 人が中学生、56,000 人が高校生です。      保護者の林珊如さんは「見てください、これはミッキーマウスの形をしています、新しいものにキティのモデルなどもありますし、光るものもあります。学生たちはこれらを見せびらかしあいます。」と指摘した。      全国保護者連盟の理事長黄正銘は「私はとても心配で、なぜ社交的(電子)タバコを吸ったんだと聞いた。そして彼は、仲間に入れてもらいたいって、なんというか、人間関係をもっと深めたいと答えた。」と述べた。      民間団体によると、新学期が始まって1カ月足らずで、中高生の保護者が次々と助けを求めてきた。クラスの同級生のほとんどが電子タバコを吸っており、先輩たちがその供給ソースである。クラスでそのような社交的なタバコを受け入れないと、いじめられるという。したがって、次世代の健康を保護するため法律を用いらなずにはいられないと主張した。      董氏財団タバコ危害防止センターの主任林清麗は「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では地方自治条例によって、電子タバコ及び加熱式タバコの製造、輸入、販売、広告、マーケティングを禁止しています。他11県市では自治条例はあるものの、特定な場所の使用禁止や、18歳未満者の使用禁止しか条例に載っていません。それで教師たちが行動をとりにくくなっています。」      電子タバコの使用は、ニコチン中毒のリスクに加え、認知発達、実行機能、および抑制制御能力への干渉を含む青年期の脳の発達に長期的な影響を与え、さらにニコチン依存度を高める可能性がある。従って民間団体は、政府は選挙に専念するだけでなく、15年も修正を見送った禁煙条例を修正すべきだと呼びかけた。 難譯字 後記與雜感      久違的中翻日,意外地沒有花多少時間,不知道是日文有進步還是選文剛好選到簡單的。除了那個理事長「 就是他們的好像就是 」的部分有點猶豫到底要照翻還是稍微潤過以外,

[翻譯]來亂的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kakuyomu.jp/works/4852201425155006655/episodes/16816452221163189003 (圖:いらすとや) 翻譯      「你給我聽好,黃金呢,是一種很軟的金屬」 鐵匠一邊嘆氣,用教小朋友的口氣對我說。      「所以雖然黃金很容易加工,但不適合拿來做工具啊。很抱歉,我不打算做沒有用的東西。」      鐵匠冷眼看著我,臉上寫著「說什麼想要純金製的工具,這女人是來亂的嗎。」,然後直接把我轟出了店門。      這都是誤會啊。我真的很需要那個酷東西。或許直接這樣說就行得通了嗎。但就算真的和鐵匠解釋我需要的理由,他肯定也不會相信的。      神也不是萬能的。就算被誤會成是來亂的無聊人士,也只能拜託人類幫忙。但或許做到這種地步還不放棄想考驗人類誠意的我,也是一種無聊人士也說不定。      好了,那到底要找誰幫忙做呢。      金斧頭和銀斧頭。 難譯字 後記與雜感      輕鬆的短篇所以用字也比較口語,酷東西應該不會讓人很出戲吧?

[翻譯]經團連提議 應自覺減碳的責任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DA3S15423630.html (圖:Unsplash) 翻譯      引起全球暖化的二氧化碳,大部分都是由企業活動所排放。這個成本要如何處理呢?企業界應該要直面問題,並肩負起相應的責任。      日前經團連發表了稅制修正的提議。在減碳方面,經團連認為應該要提供設備投資的減稅優惠。然而對於以CO2排放量進行徵收的碳稅則採取否定的態度,並指出「該制度現階段並不合理」。      經團連從以前就一直反對正式採用碳稅制度。這此也舉出(1)企業用於投資的資本將會減少,(2)能源價格高漲導致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3)碳稅制度並不確定是否減少CO2排放的功效,等三點主張。      但不論是哪點都十分缺乏說服力。      碳稅是為了將排放溫室氣體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反映至價格的制度。進而提高環境負荷較高的產品或技術的價格,自然地達成減碳的目標。近來碳稅和排碳權交易制度被視為是有效減少碳排的方法,世界各國紛紛開始採用。      而如果將減碳作為共同目標,那麼(1)及(2)兩點都不能作為反對碳稅的理由。畢竟持續投資對環境造成巨大負擔的技術,在那些領域保有「國際競爭力」,並不是日本經濟的未來規劃。      此外,為了朝零排放社會的目標前進,政府正準備推行鼓勵民間投資的大型政策。財源目前暫定為以國債支付。而該政策正是受到經團連今年春天的提議影響。其中也提到,預計未來用於償還國債的財源之一,正是碳稅。      這樣看下來經團連不但要求國家舉債來提供強力的政策支援,更無視財源問題,試圖從碳稅的議論中抽身。日本在世界減碳風潮中起步較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企業界的干擾,而至今經團連仍拘泥於短期的利益,可謂十分不負責任。      要說「國際競爭力」的話,減碳風潮中也是培植新興產業的好時機。為督促企業界成長,必須要盡早將包含碳稅在內「碳排的訂價」制度具體化。      考慮到必須給予影響甚大的產業緩衝空間,以及與現行稅制的併行等問題,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們繼續在碳稅議題的入口處徘徊了。      從這次經團連的意見不難看出,組織內重型工業與能源產業的影響力依然十分龐大。十倉雅和會長從去年上任以來,時不時主張應該要有重視「社會性」的思考方式。而現下正是考驗他所言虛實的關頭。 難譯字 元手(もとで)          

[翻譯]總務大臣 : My Number Point證件申請期限延長至年底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Q9N3H1LQ9NULFA00C.html (圖:いらすとや ) 翻譯      20日內閣會議後,總務大臣寺田稔在記者會中表示,民眾新申請My Number Card後可以取得相當於最高兩萬元的My Number Point制度,將會延長到12月底。該制度原本預計於本月底結束,而總申請人數目前約為總人口數的一半。政府藉由延長申請時間,試圖增加申請人數。      今年六月正式開始「第二波」的My Number Point是政府為了普及該證件所推行的活動。只要申請證件就有最高5千點,再加上登記為健保卡使用與綁定銀行帳號的話,還能各獲得7500日圓的點數。      政府提出「預計在明年的3月底,幾乎全國人民人手一張My Number Card」的目標。總務大臣寺田稔在記者會中提到,擁有駕照的國民約超過8千萬人,「希望能夠增加更多申請,在今年度達到擁有駕照的人數」。 難譯字 足元(あしもと)                    現狀 後記與雜感     說到My Number就很氣。日本某些行政手續如果有My Number的話會比較快,或是不用出門就能辦好。但問題是,My Number申請不能馬上拿到,需要等個一個月。每次看到可以用就就想起來要辦,但是想想這次的手續又不能用,就又懶了。     然後My Number本身問體也很多,首先不像台灣的身分證或美國的社會安全碼,它不是每個手續都能用。銀行、通訊業者之類的民間業者很多根本不把My Number當成一張證件。這波新推行可以當成健保卡來用的功能也是只有少部分醫院才有支援這個功能。所以很多日本人也根本懶得申請一張很偶爾才能用到的類證件。

[翻譯]只要有注意到 噪音變小聲後依然會對人造成壓力

圖片
原文網址 :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14919 (圖:Unsplash ) 翻譯      一旦注意到噪音,就算聲音變小了,依然會對人造成無意識下的壓力。      名古屋大學工程學研究所於飛行車及無人機等被稱為「空中工業革命」的空中基礎建設領域上,正在進行各種研究。      然而在這波革命中,天上飛的車子成為一種正式的交通方式這件事,恐怕讓有些人不太容易接受。      因此研究團隊針對空中交通重要因子,「噪音」與「壓力」兩者間的關係展開了調查。      結果發現,如果讓人類暴露在巨大的噪音下後將噪音轉小,雖然自認感受到的壓力會解除,但無意識中身體感受到的壓力卻絲毫未減。      這個結果不必等到未來空中交通工具普及,在現代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噪音與施工噪音來說,結果應該是相同的。     詳細的研究 內容刊載於2022年9月7日的科學雜誌『Technical Journal of Advanced Mobility』上。 就算噪音變小 無意識中的壓力也不會消失?      近年不論國內外,關於空中交通的技術都有長足的進步,飛行計程車等科技皆已經步入實用化的最終階段。      然而,社會對於飛天的汽車與無人機的「接受度」卻沒有被仔細地探討過。      因此本次研究團隊便針對必定會伴隨空中交通增加的「噪音」問題,和與噪音密不可分的人類「壓力」之間的關係,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中,科學家利用模擬器重現飛天車從頭頂上飛過的感覺,並從兩個方面著手調查受試者對噪音的反應如何。      其一是基於問卷的社會心理學角度,評估本人實際體驗到的「主觀的」壓力。      其二則是利用名為「感性分析器」的簡易腦波測量工具,基於生物訊號同步監測人「無意識中」感受到的壓力。      也就是說,測量本人也沒有注意到的壓力。      而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已經利用馬達產生的穩定噪音及金屬碰撞產生的間歇性噪音等各種聲音,證實「感性分析器」能夠有效判斷人是否因噪音產生壓力。      在本次實驗中,利用工業用無人機通過受試者頭頂的音檔,調整音量並且重複播放數次,進而比較受試者「主觀」壓力與「無意識」壓力的差異。      實驗進行時,暴露在大聲噪音下後,將音量轉小,受試者在問卷中便會回答「壓力減少了」。      不過由感性分析器取

[翻譯]NHK捏造字幕事件後 挽回信用之路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DA3S15416457.html (圖:Unsplash ) 翻譯     近日 放送倫理、番組向上機構(BPO)委員會,針對NHK在有關東京奧運報導時使用與事實不符的字幕一問題,公開了意見書,其中指出NHK「嚴重違反放送倫理」。      這是在2007年該委員會啟動後,第五次做出「嚴重違反放送倫理」的指控,事態極為嚴重。再加上該事件後NHK的混亂回應,種種問題無疑是對NHK現狀的一記警鐘。      去年12月,在跟拍奧運公視紀錄片導演河瀬直美的節目中,NHK在一位臉上有馬賽克的人物旁加上了「參加了反奧運遊行的男性」「坦承自己是收了被動員」等字幕。然而該名男性實際上與遊行活動並無關連。      這無疑是採訪與剪輯團隊不負責任的杜撰行為。BPO委員提到,雖然無法斷定是否有惡意或者其他意圖,但也指出「內容大半都是捏造」「並非單純的失誤而是重大過失」。      可以想見在這種內容播出後,社會各方會有許多的反應,那麼為什麼NHK的內部審核機制沒有發揮作用呢。對於這個理所當然的疑問,恐怕是參與製作的工作人員們對於社會運動與遊行等並無興趣,也未多加思考,因而沒有發現問題。根據BPO委員指出,工作人員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回答他們的問題。      而就是這樣對一般人的行為毫無興趣的工作人員,在輿論正反對立,奧運強行舉行的事態之下,依然以奧運為題製作了節目。這已經無關字幕是否適當,而是與公共媒體的根基密不可分的問題。然而NHK本身卻並無自覺,今年2月交出的調查報告書內容依然十分膚淺,沒有切入問題的本質。      在BPO的意見書當中提到「NHK關於奧運的資訊傳播手法在本事件前就已經遭到各方批判」,並認為該跟拍節目更加深了觀眾的不信任。要回應這些聲音,NHK就必須要先檢討自己所有的奧運報導。     日前 ,在總務省中有人認為,應該要將過去受限的NHK網路業務,擴大成和電視業務相同等級的規模。NHK方面也認為能將資訊傳播給更多人的話能夠助長民主主義,因此持正面態度。      然而這次的捏造字幕事件,卻暴露了NHK本身對於民主主義根幹―言論自由的無知。一昧地擴大業務卻不重新將「靈魂」注入報導中,只會導致節目與新聞的品質低落,恐怕會像這次一樣擴大負面影響的範圍。      NHK正在銀行出身的前田晃伸

[翻譯]可以靠檢測大腦活動翻譯任何語言的最新AI登場

圖片
原文網址 :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14712 (圖:Unsplash ) 翻譯      未來的翻譯或許只要靠檢測大腦活動就可以完成。      美國「Meta AI」公司最近發表,他們新開發的AI只要靠腦磁場及腦波檢測大腦的活動,就能夠辨識出人類聽到或說出來的聲音及單字。      如果這個技術繼續發展的話,未來的翻譯就有可能不再受到語言侷限。      並且將來可以藉由讀取大腦活動,將獲得的數據轉換成聲音後,提供因癱瘓無法進行言語溝通的病人們一種新的交流方式。      大腦活動與聲音的連結也被認為是一種可行的腦機介面的實現方法,因此備受關注。      詳細的研究內容於2022年8月25日公開在論文預印本伺服器『arXiv』上。 不在腦中插入電極 以「對身體無害的方式」讀取大腦活動      我們的大腦是一種巨大的生物電機,各種資訊的處理都是藉由腦中神經網路中傳遞的電流完成。      尤其當人類在使用或接收語言時,可以觀察到腦中的電流活動變得更加地活躍。      因此從以前開始就有科學家嘗試藉由觀測大腦活動,來辨識人類聽到或者說出的單字。      然而至今為止將大腦活動轉換為語言的技術大多都需要將電極插入腦中,需要承受外科手術的風險。      例如想要測量聽到「老鼠」這個單字時的腦波,將電極插入腦中就能獲得十分正確的數據。      相對地,想要利用腦波及腦磁場,從頭部外圍觀測大腦活動時雖然不需要進行危險的手術,但卻會因為干擾太多,只能取得不甚精確的數據。      而這次「Meta AI」的研究人員們利用AI技術克服干擾,進而在不對身體造成負擔的狀況下,成功利用腦波及腦磁場讀取大腦活動狀態,並解讀出單字。 (※腦波是測量腦中的電流,而腦磁場則是測量與電流同時產生的磁場。兩者都不需要切開頭部,只要將感測器覆蓋在頭上就能夠測量)      為了開發這個AI,研究人員採集了受試者在聽到特定單字時的大腦活動數據。總共採集了53個語言,5萬6000個小時的數據。      數據採集完畢後,研究人員利用這些資料,重複讓AI(神經網路)學習受試者聽見的聲音與當下大腦活動狀態的相關性。      上圖就顯示了大腦在聽到「Once upon a time(很久很久以前)」時的反應,以及AI如何學習大腦活動與聲音對應關係的過程。

[翻譯]崩盤的戰略 失焦的爭議 沖繩知事選舉「兩個失算」導致自民完敗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sankei.com/article/20220911-327IYWVQUBKWFF75SXUKUL5EWA/ (圖:いらすとや ) 翻譯      沖繩知事選舉是岸田文雄第二次內閣改造後首次的大型地方選舉。原本認為保守派與革新派將會圍繞新冠疫情對策與美軍基地問題等展開激烈的競爭。然而結果卻是在野黨支持,現任的玉城 丹尼(62)以極大差距輾壓岸田政權力推的新人佐喜真 淳(58)。究竟為何會是如此一面倒的結果呢。 「縣政危機」      「不應該是這樣的…」。在本次知事選舉期間,不止一次從自民黨的人們口中聽到這句話。      時隔八年,亟欲奪回沖繩縣政權的自民黨當初的戰術是打算與玉城一對一,以正面的論戰奪下勝利。而其中最大的議題就是因新冠疫情,被稱為「全國最糟經濟」的重建政策。自民黨將其稱為「縣政危機」,並從去年就主打可以與國家合作,進而度過難關。      而該戰術也確實奏效。在今年的市長選舉中,自民黨所推薦的候選人在對上玉城丹尼所屬派系「全沖繩」的候選人時斬獲4連勝。雖然在7月的參議院大選中落敗,但籍籍無名的自民黨新人得票率也僅與全沖繩的現任議員差0.5%。      此間自民黨支持的佐喜真一改先前曖昧的態度,針對美軍普天間機場(宜野灣市)轉移至名護市邊野古一議題上給出肯定的答案。並打出在令和12年前完成普天間交還,以及從國家爭取3500億日幣以上振興預算的政策。      對在這一議題上與國家站在對立面的玉城丹尼來說,這兩者都是他無法給出的承諾。也因此佐喜真陣營的幹部也說道「當初認為如果將戰場帶入政策的論戰的話,就能夠贏下來」。 預算削減的可能性      然而這一切都在7月的參議院大選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出人意料的是,前眾議院議員下地幹郎(61)投身選戰。轉為三強鼎立之勢後,原本一對一論戰的想像也就隨之破滅。      接下來給予自民黨毀滅性打擊的,就是世界和平統一家庭連合(舊統一教會)的一連串問題。自民黨被步步緊逼,趨於下風,更遑論要用政策論戰攻擊對方了。      「一敗塗地。」自民黨的幹部咬緊了嘴唇。      另一方面,大勝的玉城丹尼陣營卻也有自己的煩惱。經濟重建的財源問題,這一「功課」直接落在了他們肩上。      沖繩縣一直以來都相當倚賴國家的振興預算。當初保守派仲井 真弘多擔任知事的時期,預算額一度高達

[翻譯]物價政策 無法容忍的獨斷與混亂

圖片
原文網址: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DA3S15411992.html (圖:Unspalsh) 翻譯      現在對應物價高漲的政策可謂是無頭蒼蠅。即便副作用很強,政府似乎打算繼續這個看不到盡頭的燃油價格補助。在這等投入鉅額稅金的重大政策上的行為忽略國會獨自決斷,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以能源及糧食為中心的這波物價上漲中,政府總結了追加的新政策。其核心是以避免汽柴油價格上漲為由,第三次延長補助金的期限。將本應在九月底結束的補助,至少推延至年底。預計將會在已花費1.9兆的預算金額中再追加1.3兆的重擔。      為了阻止生活必需品的急速漲價,以財政政策提供一定的支援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那只能稱得上是緊急避難的措施。爭取時間後,將資源轉而挹注至貧窮的家庭及業者才應該是支援政策的本質。      一旦降低燃料價格的補助金長期化,不僅是富人可以分享到利益,隨著漲價本應降低的需求量,也就是市場機制本身會逐漸失靈。甚至還有可能引起節能減碳走上回頭路。當初一月政府提出這個政策時,應該也只是將補助金定位為短期的緩衝措施。      也因此本次政府也不得不針對是否要逐步降低補助金的上限額度展開了討論。然而卻在政策出爐前最後一刻遭到否決,依然沒有提出補助金的退場機制。不加檢討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延長,實在不能稱之為負責任的決策。      另外,本次對策也提到會凍漲進口小麥的政府販售價格。然而,主食中已然有稻米這一替代品的存在。逾越緩衝政策的範疇,進一步長期介入單一品項的價格控制,不禁令人擔憂該政策恐怕會左右消費者的選擇。      除此之外,還提出了針對住民稅非課稅家庭給付五萬日圓的政策。支援弱勢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然而該給付金的對象範圍,以及金額是否適當,還需要更深入地檢討。      不論是補助金還是給付金,都是伴隨鉅額財政支出的政策。想要制定出有效的方案就要在透明公開的狀況下,以多方立場檢視政策的內容。以財政民主主義的觀點來說,政策必須經過國會討論也是當然的。      然而這次執政黨卻一意孤行,準備以預備金來支應物價政策的預算。更是無視在野黨意見,不打算召開臨時國會。      如果再這樣專斷獨行地實施缺乏合理性的政策,那麼早晚國民會反撲。岸田首相還記得自己當初主張「傾聽的力量」的話,請馬上改正自己的態度。 難譯字 出口戦略(でぐ

[翻譯/雜談]我自願當指揮!

圖片
原文網址 : https://kakuyomu.jp/works/4852201425155006655/episodes/16817139556534629050 (圖:いらすとや ) 翻譯      「老師,我自願!」      我鼓起勇氣舉起手,成為了合唱比賽的指揮候選人。由於去年我有相同的經驗,所以大家也立刻同意讓我擔任這個工作。      指揮可謂是責任重大。如果不好好做的話,大家就沒有辦法整齊的換氣。而且在歌曲沒有結束前要一直集中精神,不停地揮動雙手,是一個非常累的工作。其他班級似乎都因為遲遲沒有辦法決定人選而傷透腦筋。      但說真的,我也不想當。我不喜歡站在觀眾的前面,光是站在教室前面報告就已經讓我緊張到雙腳發抖了。而且當指揮的話,還要在放學後留下來參加音樂老師的個別課程。      當然,既然我都已經扛下這個職位就會認真做好。這樣總比讓大家知道我是超級音癡好多了。 難譯字 後記與雜感      選這篇的原因只是想要藉機談談指揮者(任性)。      筆者本人有六七年的合唱經驗, 從專業指揮到學生指揮, 少說也體驗過數十位指揮者。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指揮對合唱團的影響大到超乎大家的想像。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指揮不過是站在樂團前面打打拍子,當個節拍器罷了。的確,如果沒有什麼要求的話,只要擺個節拍器在前面大家也可以照常練習、演出。但指揮者最大的功能我覺得是引導音樂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跟著帶有人聲的原曲唱歌時覺得沒什麼的歌曲,一旦把人聲切掉改成卡拉ok版本就變得非常困難。這就是因為在這邊的人聲起到了引導音樂性( 還有掩蓋自己唱很爛歌聲 )的作用。而優秀的指揮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對歌手來說可以讓同一首歌變得更容易演繹,對觀眾來說則可以聽到音樂有更細緻的表現及更強的張力。     筆者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是大學時期有一場演出請來的歌曲的原作者擔任客座指揮。當初團內在自主練習時總是有許多細節無法處理,有很多地方的表現沒有辦法達到樂譜上的要求。但當客座老師自己帶練時,那些問題通通迎刃而解,有夠扯。光是指揮是學生還是專業人士這一點差別就讓整個團有從40分到80分的驚人飛躍。     然後到該曲目正式公演時也是原作曲者親自指揮,當下整個合唱團對歌曲的投入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高。筆者到現在還記得,指揮指得非常激動的老師本人在組曲的第三曲第四曲之

[翻譯]社群媒體使用者光是分享新聞 就會覺得「我已經懂了」

圖片
原文網址 :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14470 (圖:Unsplash ) 翻譯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最新的研究顯示,只要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擴散一則新聞,人就會更容易認為自己「已經懂了」新聞的主題。      似乎就算分享新聞的人完全沒有閱讀內容,或者只是看看大綱,也很容易誤以為自己理解新聞的內容。      科學家指出,這是因為「經由社群媒體分享文章時,會形成一種身為「專家」的自我意識,而誤認為自己擁有和文章相同等級的知識。」      是不是有很多人覺得這個結果的描述和自己有點像呢…      詳細的研究刊載於2022年7月29日的『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雜誌中。 光是分享到社群媒體就覺得自己是「專家」      研究主任的蘇珊・布羅尼亞齊克與亞德里安・瓦德從以前就觀察到,有很多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新聞的人並沒有深入閱讀新聞的內容。      例如路透社近年的調查(Digital News Report 2017)就指出,在分享網路新聞的人當中,實際上真的閱讀完全文的只有51%,閱讀一部份的占26%,只看摘要或幾行字的人則占全體的22%。      也就是說,將近半數的人沒有仔細閱讀新聞內容。      為此,團隊以該大學的學生為對象,進行了幾個相關實驗。      首先找來98名學生,並要求他們自行決定是要閱讀手上的網路新聞、分享它或者是兩件事都做。      學生手上的新聞有“Why Does Theatre Popcorn Cost So Much(為什麼電影院的爆米花那麼貴)”及“Red Meats Linked to Cancer(紅肉恐致癌)”等主題。      接下來會測試學生「主觀性知識」與「客觀性知識」的程度,也就是測驗學生自認掌握的知識,與實際上知道的知識程度如何。      結果顯示,不論有沒有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只要是閱讀全文的學生,其「主觀性知識」與「客觀性知識」程度都很高。      然而相對地,只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但卻沒有詳讀內容、或只讀大綱的學生們的客觀性知識水準十分低落,只有主觀性知識有所提升。      並且,閱讀有關癌症預防主題的學生中,沒有閱讀文章的學生甚至比實際閱讀文章的學生更加認為自己「知道如何預防癌症」。      對於這個心理效應

[翻譯]反科學人士們對自己的知識有極高的自信 測驗出來卻是最低水準

圖片
原文網址 : https://nazology.net/archives/113739 (圖:いらすとや ) 翻譯      這世界上存在著強烈拒絕認同「科學家或醫生們的共識」的人們。      例如最近,在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時,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人們發表自己的想法。      然而根據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行銷學系的尼可拉斯・萊特等人的研究指出,這些反對科學的人們實際上都高估了自己的知識或能力。      反科學者雖然都自認擁有最高水準的知識,但實際進行測驗後卻發現,他們實際的知識量是最差的。      詳細的研究刊載於2022年7月20日的『Science Advances』雜誌中。 強烈抗拒「科學共識」的人們      科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富裕,並協助人們過著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      因此,萊特這樣描述反對科學的人們:      「人們一旦執行反科學共識的行為,那麼下場可能是染病、財產的損失、甚至是死亡。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會有一部份的人如此反對科學的共識,那麼科學家或政治家就可以依此擬定協助人們的方法。」      例如,假設現在有人們反對科學界與醫界共識的意見,認為「接種疫苗不僅沒有效果,甚至對人體有害」。      若我們掌握了這些人的思考方式,並加以改變,那麼就能夠降低重症的風險,也可以減少死亡的人數。      萊特等人的研究團隊為了更深入理解這些反科學人士,決定確認他們的科學知識程度如何。 「反科學人士的科學知識」在測驗後一目瞭然      研究團隊的第一步是請來3249位美國的成年人,請他們自我評估自己的科學知識程度。      受試者們會從七個科學方面的題目(氣候變遷、基因改造食品、核能發電、疫苗接種、演化、宇宙大爆炸、順勢療法)中,隨機分配到其中一個,並詢問他們是否認同科學界對於這門學科的共識。      主題                                                                                               共識      氣候變遷                              20世紀後半以後的地球平均氣溫上升,幾乎都是人類活動所造成。      基因改造食品                              攝取

[歌詞]音樂人專屬的結婚誓詞ーー《カタオモイ》

圖片
慣例先上原曲 前言 雖然這不是原版,但是我個人私心最喜歡的版本, 當初這個影片上架時大概所有我在的群組都被我佈教了一遍。 カタオモイ 由 内澤崇仁(うちさわたかひと) 作詞,是一首非常甜蜜的曲子。甜到牙齒都快蛀掉了,再配上Aimer獨特的聲線更是相得益彰。尤其是這個TheFirstTake版本又增加了許多原版沒有的小細節,值得一聽再聽。 另外要先註明的是,這篇沒有跟 マーシャルマキシマイザー 那篇一樣那麼深刻的分析,只有一些簡單的細節註記而已,請不要有過高的期待m(_ _)m。 主文 雖然標題是 カタオモイ ,大部分時間都翻成單戀,這首標題要直接翻成單戀也無不可,但是比一般的單戀有更深的涵義。而且首歌其實 是一首類似婚禮誓詞的歌,至於原因為何後面會再提到。     例えば 君の 顔に 昔より       就算 你的臉上     シワが 増えても それでも良いんだ      皺紋比 以前更多了 那也沒關係     僕が ギターを 思うように 弾けなくなっても       就算 我變得不能 自在的彈吉他了      心の歌は君で溢れているよ      心裡的歌依然 滿滿的都是你      高い声も 出せずに 思い通り歌えない      就算 我不能再唱出高音 不能再自由地高歌了      それでも頷きながら一緒に歌ってくれるかな      你會不會還是和我一起 點頭唱和呢      割れんばかりの拍手も 響き渡る歓声もいらない      不需要震耳的掌聲 也不用響徹舞台的歡呼      君だけ わかってよ わかってよ      只要你 理解就好 明白就好 在翻這首歌的時候我喜歡用簡單一點的字,畢竟是講情話的感覺如果用字太僵硬會很怪。 標題會下「音樂人專屬」的註腳,主要原因就是來自這段。首先唱歌彈吉他的部分就不必說了, 拍手 跟 歓声 的兩句是在描述舞台上的氛圍與感覺。要知道對演出者來說舞台上的體驗是很珍貴的,但現在卻說掌聲跟歡呼都不用了,我只想和你一起唱, 也就知道傾訴對象對作者來說有多重要了。不只有作者自己,傾訴的對象 也是要有舞台經驗的人才會懂這種割捨的重量,這句詞才會成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imer的歌曲音域在女歌手中算是偏低的,而且是因為曾經罹病才有現在這種嗓音。所以由她唱出 高い声も 出せずに 思い通り歌えない 的時候格外的觸人心弦。 最後 わかってよ 的